胃痛肚子痛是怎么回事
肚子痛的常见原因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肠炎、肠梗阻等)及其他系统疾病累及(如心血管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伴随腹泻、呕吐、便血、月经异常等不同症状可能对应不同疾病,出现疼痛剧烈持续不缓解、伴严重伴随症状或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出现肚子痛时需及时就医,就医前要记录症状、避免自行用药并特殊对待特殊人群。
一、常见原因及相关机制
(一)消化系统疾病相关
1.胃炎:
病因与机制:多种因素可引起胃炎,如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常见原因之一,Hp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反应。另外,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过度饮酒、应激等也可导致胃炎。当胃黏膜发生炎症时,胃黏膜受到刺激,就可能出现胃痛症状,炎症刺激还可能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进而可能波及肚子部位出现不适感。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若饮食不规律、感染Hp等也易患胃炎;老年人胃黏膜退行性变,对损伤因素的抵抗力下降,也易受上述因素影响患胃炎。
2.胃溃疡:
病因与机制:主要与Hp感染、胃酸分泌过多有关。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自身的消化作用是形成胃溃疡的关键。胃溃疡患者典型的症状是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表现为胀痛、隐痛等,疼痛与进食有一定关系,多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然后缓解。当溃疡影响到胃肠道的神经和消化功能时,也可能引起肚子痛的表现。不同性别在胃溃疡的发病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且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由于生活方式、感染情况等不同,发病风险不同,比如老年人胃溃疡的发生可能还与血管硬化导致胃黏膜供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3.十二指肠溃疡:
病因与机制:主要病因也是Hp感染和胃酸分泌过多,与胃溃疡不同的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为空腹痛,即空腹时疼痛明显,进食后缓解,疼痛性质类似胃溃疡。其发病机制同样是胃酸对十二指肠黏膜的损伤。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中,发病情况有所不同,比如青少年可能因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增加发病风险,而不同性别在发病率上可能没有绝对的明显差异,但整体发病机制的核心是胃酸-黏膜屏障的失衡。
4.肠炎:
病因与机制:感染性肠炎多由病毒(如轮状病毒等)、细菌(如大肠杆菌等)、寄生虫等感染引起。非感染性肠炎可能与自身免疫性因素、食物过敏等有关。肠炎发生时,肠道黏膜受到炎症刺激,肠道蠕动加快或出现痉挛等情况,从而导致肚子痛,同时可能伴有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感染而患肠炎;老年人肠炎的发生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肠道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不同性别在肠炎的发病上无明显特异性的性别差异。
5.肠梗阻:
病因与机制: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如肠粘连、肠套叠、肠道肿瘤等引起肠道狭窄或堵塞)、动力性肠梗阻(如腹部手术、腹膜炎等导致肠道蠕动功能紊乱)、血运性肠梗阻(如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导致肠道血运障碍)等。肠梗阻发生时,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肠管扩张,引起腹部阵发性绞痛,同时伴有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生肠梗阻,儿童肠套叠是常见的机械性肠梗阻原因之一,老年人则可能因肠道肿瘤、血管病变等导致肠梗阻的风险增加,不同性别在肠梗阻的发病上无明显突出差异。
(二)其他系统疾病累及
1.心血管疾病:
病因与机制:如心肌梗死,少数患者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被误诊为胃痛。这是因为心肌缺血缺氧时,产生的乳酸等物质刺激神经末梢,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上腹部牵涉痛。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发生心肌梗死时出现不典型上腹痛的情况相对较多,男性和女性在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和表现上有一定差异,一般男性发病年龄相对较早,女性在绝经后发病风险增加,且女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更容易被忽视。
2.泌尿系统疾病:
病因与机制:如输尿管结石,可引起腰部或腹部绞痛,疼痛可向会阴部放射,同时可伴有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输尿管结石的形成与代谢异常、尿路梗阻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患输尿管结石,儿童相对较少见,老年人由于代谢等因素可能更容易发生,男性患输尿管结石的风险相对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尿道较细等解剖因素有关。
3.妇科疾病:
病因与机制:对于女性,盆腔炎、附件炎等妇科疾病可引起下腹部疼痛,同时可能伴有白带异常、月经紊乱等症状。盆腔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与不洁性生活、宫腔操作等有关;附件炎也常因炎症累及附件部位导致疼痛。不同年龄的女性都可能患妇科疾病,青春期、育龄期女性发病风险相对较高,不同性别在妇科疾病的发病上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是主要患病群体。
二、伴随症状与疾病判断的关系
(一)伴随腹泻
1.感染性肠炎:如果胃痛肚子痛伴有腹泻,且腹泻物为稀水样便、黏液脓血便等,同时有发热等表现,多考虑感染性肠炎,如细菌性痢疾可出现黏液脓血便、腹痛、发热等症状;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儿童,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
2.食物中毒:若有进食不洁食物史,随后出现胃痛、肚子痛伴腹泻,可能是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可由多种细菌、毒素等导致,症状轻重与进食的毒物量等有关。
(二)伴随呕吐
1.胃炎、胃溃疡:胃痛肚子痛伴有呕吐,尤其是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时,常见于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呕吐可能是因为胃部炎症刺激导致胃蠕动功能紊乱引起。
2.肠梗阻:肠梗阻患者多有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表现,呕吐物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呈粪样。
(三)伴随便血
1.消化道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道溃疡若合并出血,可出现便血,便血颜色可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不同而异,如胃溃疡出血一般出血量较少时,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出血量较多时可出现黑便;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也可出现黑便等情况。
2.肠道肿瘤:肠道肿瘤患者也可能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如结肠癌可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腹部肿块等症状,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都有发病可能,老年人相对高发,男性和女性在发病上无绝对明显差异,但结肠癌的发病可能与遗传、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等因素有关。
(四)伴随月经异常(女性)
1.妇科疾病:女性胃痛肚子痛伴有月经异常,如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异常等,多考虑妇科疾病,如盆腔炎患者可能伴有月经增多、经期延长等表现;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可出现下腹部疼痛,且常在月经期间加重,同时可能伴有月经失调等症状。
三、就医建议及注意事项
(一)及时就医的情况
1.疼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如果胃痛肚子痛非常剧烈,持续不缓解,如肠梗阻患者的剧烈绞痛、心肌梗死患者的持续胸痛放射至上腹部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因为这些情况可能危及生命。
2.伴有严重伴随症状:如胃痛肚子痛伴有大量便血、意识障碍、高热不退等严重伴随症状时,需尽快就医,以便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3.特殊人群:儿童出现胃痛肚子痛时,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且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若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腹痛伴呕吐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老年人出现胃痛肚子痛时,因为老年人机体反应相对迟钝,病情可能较为隐匿且变化快,也应尽快就医,以排除严重疾病如心肌梗死、肠梗阻等。
(二)就医前的注意事项
1.记录症状:在就医前应尽量详细记录疼痛的部位、性质(如胀痛、绞痛等)、发作时间、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信息,为医生诊断提供准确依据。
2.避免自行用药:不要自行服用止痛药等,以免掩盖病情,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例如服用止痛药后可能会使疼痛的表现不典型,干扰医生对疾病的诊断。
3.特殊人群注意:儿童就医前要安抚好儿童情绪,避免儿童过度紧张;老年人就医前要有人陪伴,确保就医过程顺利,同时要告知医生老年人的基础疾病等情况,因为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对当前腹痛等症状的判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