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还腹泻是怎么回事
胃痛伴腹泻可能由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胃肠型感冒、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病因引起,不同病因有不同症状特点,诊断需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治疗原则包括饮食调整、休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可能的病因
1.急性胃肠炎
感染因素:多由病毒(如诺如病毒等)、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引起。例如,诺如病毒感染常见于人群聚集场所,如学校、幼儿园等,病毒侵袭胃肠道,导致胃黏膜和肠黏膜受损,出现胃痛、腹泻症状,一般有明确的集体发病史或近期不洁饮食史。细菌感染则往往与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有关,细菌在胃肠道内繁殖,释放毒素,刺激胃肠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出现胃痛、腹泻,可能还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感染。
非感染因素:饮食不当是常见原因,如进食过多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暴饮暴食,可直接刺激胃和肠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胃痛、腹泻。长期大量饮酒也会损伤胃黏膜和肠黏膜,导致胃痛、腹泻等不适,这种情况在有长期饮酒生活方式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2.食物中毒
进食了被毒素污染的食物,如毒蘑菇、变质的海鲜等。不同的毒素对胃肠道的损伤机制不同,有的毒素会直接破坏胃肠道细胞,影响其正常功能,导致胃痛、腹泻。例如,变质海鲜中的组胺等毒素可引起胃肠道的过敏样反应或直接刺激胃肠,出现胃痛、腹泻症状,发病较急,往往在进食后短时间内发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有食用可疑有毒食物史是重要特征。
3.胃肠型感冒
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是柯萨奇病毒等。病毒除了侵犯上呼吸道外,还可累及胃肠道。病毒感染导致胃肠功能失调,出现胃痛、腹泻,同时常伴有感冒症状,如流涕、鼻塞、咳嗽、发热等。儿童由于自身免疫特点,相对更易患胃肠型感冒,发病与季节变化有一定关系,冬春季较为常见。
4.其他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疼痛性质多为隐痛、胀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胃痛症状,病情迁延不愈,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见于中青年人群,儿童较少见,但也有报道。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患者可出现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胃痛伴随腹泻,症状可在精神紧张、压力大等情况下加重,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相对多见。
二、相关症状表现及特点
1.胃痛特点
急性胃肠炎引起的胃痛多为阵发性绞痛或胀痛,疼痛程度不一,可轻可重。食物中毒导致的胃痛因毒素种类和损伤程度不同而异,可能为剧烈的刺痛或隐痛。胃肠型感冒引起的胃痛常伴有一定的规律性,与感冒症状有相关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胃痛多为慢性、反复发作的隐痛,部位多在左下腹或下腹,但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上腹部胃痛。肠易激综合征的胃痛往往与排便有关,排便后疼痛可缓解或减轻。
2.腹泻特点
急性胃肠炎的腹泻一般为稀水样便,次数较多,每天可达数次至十余次。食物中毒引起的腹泻程度可能更重,可出现水样便、脓血便等,次数也较多。胃肠型感冒的腹泻一般与感冒症状同时出现,腹泻程度相对较轻。溃疡性结肠炎的腹泻常伴有黏液脓血便,腹泻次数因病情活动程度而异,轻者每天数次,重者可达十余次。肠易激综合征的腹泻多为稀便或糊状便,排便频率不定,可能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三、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包括起病时间、诱因(如饮食、接触史等)、症状表现(胃痛、腹泻的具体情况,有无伴随症状等)、既往病史(如胃肠道疾病史、过敏史等)、家族史等。例如,询问儿童是否有近期在幼儿园或学校的集体用餐史,对于判断是否为感染性疾病很重要;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的患者,需了解饮酒时间和量等情况。
2.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腹部,观察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炎体征。急性胃肠炎患者腹部可有轻压痛,无明显反跳痛;食物中毒严重者可能出现腹部压痛明显,甚至有反跳痛;胃肠型感冒患者腹部体征多不明显;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在左下腹部有压痛;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部压痛不固定。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胃肠型感冒等感染性疾病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或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病毒感染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常规可能无明显异常,或在病情活动期出现血红蛋白降低等情况。
粪便常规:急性胃肠炎患者粪便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等;食物中毒患者粪便可能有脓血、黏液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粪便有黏液脓血,可找到巨噬细胞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粪便一般无明显异常,但可发现少量白细胞。
病原学检查:对于感染性疾病,必要时进行病毒检测(如诺如病毒抗原检测等)、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如粪便细菌培养等),以明确病原体,指导治疗。
4.影像学检查
一般情况下,对于单纯的胃痛伴腹泻,先进行初步检查。但对于怀疑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可考虑进行结肠镜检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情况,看到有无溃疡、糜烂、充血、水肿等病变;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怀疑肠梗阻等并发症时,可进行腹部X线或CT检查等。
四、治疗原则(非药物干预为主)
1.饮食调整
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等患者,发病期间应暂禁食数小时,让胃肠道得到休息,然后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稀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胃肠型感冒患者饮食也应清淡,可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给予高营养、易消化、少纤维的食物,避免食用可能诱发症状的食物,如牛奶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注意避免食用诱发症状的食物,如乳制品、大豆、辛辣食物等,规律饮食。
2.休息
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尤其是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胃痛伴腹泻患者,充足的休息可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病情好转。儿童患者更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家长应注意为其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3.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腹泻频繁的患者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配制后饮用,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对于脱水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静脉补液治疗。儿童患者由于脱水风险相对较高,更应密切关注其水分和电解质情况,及时补充。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出现胃痛伴腹泻时,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家长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腹泻次数、尿量、精神状态等。儿童胃肠功能较弱,病情变化较快,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高热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在饮食调整方面,儿童的饮食需更加精细和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食用不适合儿童消化的食物。同时,儿童用药需谨慎,应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优先选择儿童专用的药物剂型或遵循儿科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2.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出现胃痛伴腹泻时,应更加重视。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病情变化可能较为复杂。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水电解质平衡,因为老年人对脱水的耐受性较差。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合理选择检查和治疗方案。饮食调整方面,应根据老年人的消化能力进行个体化调整,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易于消化。
3.孕妇
孕妇出现胃痛伴腹泻时,用药需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首先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影响胎儿。在就医时,应告知医生自己的孕妇身份,以便医生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检查和治疗方法。饮食上要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腹泻加重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