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具有传染性,但主要通过特定动物宿主传播给人类,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极为罕见。
出血热由汉坦病毒等病原体引起,其传播主要依赖啮齿类动物,如老鼠。病毒通过感染动物的尿液、粪便、唾液等排泄物污染环境,人类接触这些污染物后,病毒可能经皮肤破损处或黏膜侵入体内。此外,被带毒动物咬伤,或食用被污染且未彻底加热的食物,也可能成为感染途径。不过,病毒在人际间的传播能力极弱,日常接触、共餐、飞沫等途径几乎不会导致传染,因此无需过度恐慌。
若出现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及皮肤黏膜出血点等典型症状,尤其近期有疫区活动史或接触过鼠类,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早期诊断与规范治疗可显著降低重症风险,切勿自行用药延误病情。预防关键在于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食物妥善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