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发热的特点主要包括突发高热为主、热程与皮疹关联、个体差异显著等。
1.突发高热为主
多数患儿起病急骤,体温迅速升至38.5℃-39.5℃,甚至可达40℃,持续1-3天后逐渐下降。发热期间可能伴随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2.热程与皮疹关联
发热1-2天后,口腔黏膜(如舌、颊黏膜)出现散在灰白色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随后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疱疹,此时体温可能逐渐回落,但部分患儿可能反复发热。
3.个体差异显著
轻症患儿仅表现为低热(37.5℃-38℃)或短暂发热;重症病例(如EV71感染)可能持续高热不退,甚至出现高热惊厥、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并发症,需紧急就医。
手足口病发热期间,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及皮疹变化。若体温超过39℃且物理降温无效、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呕吐、抽搐、肢体抖动等症状,应立即送医排查重症可能。同时,注意隔离患儿,避免交叉感染,并保持皮肤清洁以防疱疹破溃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