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等。
1.一般治疗
发热期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同时注意补充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少尿期要严格控制液体入量,以“量出为入”为原则,防止水潴留加重;饮食上减少蛋白质摄入,避免氮质血症加重。多尿期则需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尤其是钾离子,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恢复期患者仍需注意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加强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2.对症治疗
发热期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避免使用强烈退热药,以防大量出汗导致休克;如果出现中毒症状严重者,可遵医嘱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少尿期出现明显氮质血症、高血钾等情况时,可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出血明显时,可使用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等。休克期应快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常用晶体液和胶体液扩容,同时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3.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主要用于出血热的早期,一般在发病4日内应用效果较好。常用药物为利巴韦林等,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减轻病毒对机体的损害,缩短病程,降低重症发生率,但也要遵医嘱使用。
4.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可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免疫损伤。在发热期,可遵医嘱使用干扰素等药物,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能抑制病毒增殖,增强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