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包括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调整、病因治疗等。
一.症状
1.头晕
头晕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的头晕感,程度轻重不一。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血压波动时更容易出现头晕;而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人群,也可能因脑供血不足频繁感到头晕。比如一些长期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且作息紊乱的中年人,就常受头晕困扰。
2.头痛
部分脑供血不足患者会出现头痛症状,疼痛性质多样,可为胀痛、刺痛等。老年人如果本身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下降,更容易因脑供血不足引发头痛;女性在经期前后,由于体内激素变化,也可能加重脑供血不足相关的头痛症状。例如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男性,常出现头部胀痛的情况。
3.视物模糊
视物模糊可表现为看东西模糊不清、视力短暂下降等。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合并脑供血不足时,更易出现视物模糊,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眼部血管及神经的功能;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且缺乏运动的年轻人,也可能因脑供血不足出现一过性视物模糊。像长期每天长时间面对电脑工作的年轻女性,就可能偶尔出现看东西模糊的状况。
4.肢体麻木
肢体麻木会出现肢体某一部位或多个部位的麻木感,如手指、面部等。有颈椎病病史的人群,颈椎病变可能压迫血管神经,进而加重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肢体麻木;肥胖且缺乏运动的人群,由于血液循环相对不畅,也较易出现肢体麻木现象。比如患有颈椎病的中年男性,常出现手部麻木的情况。
二.治疗方法
1.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较为重要,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一般建议每天睡眠7-8小时;适度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
2.病因治疗
如果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高血脂患者要通过饮食控制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如遵医嘱使用辛伐他汀等药物)来调节血脂水平;如果是颈椎病导致,可通过颈椎牵引、理疗等方式改善颈椎对血管的压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