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病毒性脑膜炎
预防病毒性脑膜炎的方法主要有疫苗接种、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生活方式调整、避免接触传染源等。
1.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因流感病毒感染引发病毒性脑膜炎的风险,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有可能突破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接种疫苗能有效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抵御流感病毒。
肺炎球菌除可引起肺炎等疾病外,也可能导致脑膜炎。接种肺炎球菌疫苗能减少肺炎球菌感染,从而降低病毒性脑膜炎的发生几率。2岁以下儿童可接种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2岁以上儿童和成年人可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其他疫苗,如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等,这些病毒感染也可能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按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及时接种相应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关病毒感染,进而预防病毒性脑膜炎。
2.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手是接触外界环境的重要部位,容易沾染各种病毒。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等情况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洗手,能有效清除手部病毒,减少病毒进入口腔、鼻腔等黏膜部位的机会。儿童由于自我卫生意识较弱,家长要帮助和监督其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餐具、水杯等个人物品,以防止病毒通过这些物品传播。尤其是在家庭、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场所,更要注意个人物品的专用性。
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病毒。如果没有纸巾,也不要用手直接遮挡,以免手上沾染病毒后再接触其他物品或人。使用后的纸巾要及时丢弃,并洗手。
3.生活方式调整
均衡的饮食能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增强免疫力。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瘦肉、鱼类、豆类等。对于儿童和老年人,要根据其消化功能和营养需求,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儿童和老年人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如散步、太极拳等。
睡眠是身体恢复和修复的重要时间,充足的睡眠能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如婴幼儿每天需12-16小时,学龄儿童每天需9-12小时。
吸烟和过量饮酒会损害免疫系统,增加感染的风险。戒烟和限制饮酒量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降低病毒性脑膜炎的发病几率。
4.避免接触传染源
在流感等病毒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商场、电影院、车站等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果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减少与病毒的接触机会。
一些宠物可能携带病毒,要定期给宠物洗澡、驱虫、接种疫苗,避免与宠物过于亲密接触,如亲吻、共眠等。接触宠物后要及时洗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