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并非都需切除,需依息肉大小、形态、病理类型及患者个体情况判断:直径小于1厘米无症状的非肿瘤性息肉可定期随访,大于2厘米、形态不良的息肉及腺瘤性息肉通常建议切除,年龄大、有严重基础病等手术风险高者需谨慎,年轻、健康状况好者可积极考虑,女性特殊生理时期、生活方式不健康者也需关注息肉处理。
息肉大小:一般来说,直径小于1厘米的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若没有明显症状,可定期随访观察;而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发生癌变的风险相对较高,通常建议切除。例如,有研究发现直径大于2厘米的腺瘤性息肉癌变率明显升高。
息肉形态:表面不光滑、呈分叶状、有蒂但基底部较宽、色泽与周围胃黏膜差异大的息肉,更倾向于切除。因为这类息肉往往提示有不良病变的可能。
病理类型:腺瘤性息肉属于肿瘤性息肉,癌变几率较高,一经发现通常建议切除;而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非肿瘤性息肉,若较小且无症状,可先观察,但如果在观察过程中息肉有增大等变化,也需要考虑切除。
患者个体情况:对于年龄较大、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是否切除;而年轻、基础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若存在需要切除的息肉情况,可积极考虑手术切除。对于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切除息肉需要综合考虑妊娠风险等因素;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酗酒、高盐饮食等的患者,其息肉发生变化的风险可能更高,更需要关注息肉的处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