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郁症具有遗传倾向,是多基因相关复杂精神障碍,有家族史者非必然发病,环境因素起关键作用,有家族史人群需注重心理健康维护,女性特殊时期要密切关注情绪,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躁郁症不是单一基因遗传的疾病,而是多基因相关的复杂精神障碍。多个基因位点的变异可能增加个体患躁郁症的易感性。然而,并非有家族史的人就一定会发病,环境因素也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环境因素包括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失业等)、长期的压力状态等。例如,一个有躁郁症家族史的人,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历重大不良事件,可能发病风险相对较低;但如果同时面临较多不良环境因素,发病风险则会明显升高。
对于有躁郁症家族史的人群,在生活方式方面需要更加注重心理健康的维护。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成年人建议7-9小时的睡眠时长,儿童和青少年根据年龄不同睡眠时长有所差异,如学龄前儿童需10-13小时,学龄儿童需9-11小时等。同时,要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如通过适度的运动来缓解压力,运动方式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像散步、慢跑、瑜伽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在病史方面,如果家族中有躁郁症患者,自身在出现情绪异常波动等情况时,要及时就医评估,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女性而言,在孕期和围产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更要密切关注情绪状态,因为激素变化可能会影响躁郁症相关的发病风险。如果发现有情绪过度高涨或低落等异常表现,要及时向医生求助,遵循专业的医疗建议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