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进展缓慢的脊髓退行性疾病,好发于颈部脊髓,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运动障碍、营养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持良好姿势、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注意保暖、定期进行康复训练等。
1.感觉异常:
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而触觉及深感觉保留。
感觉分离,即痛觉和温度觉减退或消失,而触觉和深感觉正常。
2.运动障碍:
手部肌肉萎缩,无力,甚至出现爪形手。
上肢和肩部的肌肉无力和萎缩,导致上肢抬举困难。
3.营养障碍:
皮肤增厚,汗毛增多。
指甲变脆,营养不良。
4.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出汗异常,手部多汗,而足部干燥。
皮肤营养障碍,容易发生溃疡。
5.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脊柱侧弯、弓形足等畸形。
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需要注意的是,脊髓空洞症的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诊断。目前,脊髓空洞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除脊髓压迫,缓解症状。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营养神经、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对于脊髓空洞症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仰头。
2.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3.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4.定期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脊髓空洞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就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