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腹部恶性肿瘤即Wilms瘤,多见于2-4岁婴幼儿,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腹部无痛性肿块等,诊断靠影像学及病理活检,治疗采用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需考虑患儿年龄选合适方案。
发病情况:多见于婴幼儿,高峰发病年龄为2-4岁,男孩和女孩发病几率无明显差异。其发病与一些遗传因素有关,比如WTI和WT2等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能参与了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从生活方式角度看,目前尚未发现明确的生活方式因素直接导致肾母细胞瘤,但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机体健康,降低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风险。有相关遗传病史的家族,其后代患肾母细胞瘤的风险可能会增加,这类人群需要更密切的监测。
临床表现:多数患儿是因腹部发现无痛性肿块而就诊,肿块通常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可呈结节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血尿、腹痛、发热、高血压等症状。高血压的发生可能与肿瘤分泌肾素等物质有关。对于婴幼儿,家长若发现腹部异常包块需高度警惕。
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可初步发现腹部肿块,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通过病理活检可最终明确诊断。病理活检是确诊肾母细胞瘤的金标准,在进行活检时需考虑患儿的身体状况,确保操作安全。
治疗方式:多采用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肿瘤、化疗和放疗等。手术是治疗肾母细胞瘤的重要手段,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是手术的关键。化疗和放疗则根据肿瘤的分期等情况来选择,目的是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风险。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儿的年龄因素,因为儿童的身体对治疗的耐受性与成人不同,需选择合适的治疗强度和方案,以在有效治疗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儿童生长发育等方面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