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中医怎么解释
中医认为脂溢性皮炎病因有肺胃湿热熏蒸肌肤,因长期过食辛辣肥甘致脾胃湿热内生循经上蒸头面肌肤引发,青少年饮食偏好易见此型,临床表现为头皮面部红斑油腻多屑伴口苦口黏等;还有风热血燥肌肤失养,由素体血热风燥复受风邪外袭致肌肤失养,常见于体质偏热或情志不遂耗伤阴血者,成年女性经期前后易诱发,表现为皮损淡红淡褐干燥脱屑瘙痒伴口干便干等。
一、中医病因病机阐释
(一)肺胃湿热熏蒸肌肤
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是重要诱因,若长期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会影响脾胃正常运化功能,致使脾胃湿热内生。湿热循经上蒸头面、肌肤,就会引发脂溢性皮炎。例如《外科正宗》中提到“白屑风多生于头面,初起微痒,久则渐生白屑,叠叠飞起,脱之又生”,从病因角度契合了肺胃湿热上犯肌肤引发病变的机制,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因饮食偏好高油高糖等易致脾胃运化失常的食物,肺胃湿热型脂溢性皮炎相对多见。
(二)风热血燥肌肤失养
素体血热风燥,再复受风邪外袭,风与血热风热之邪循经上扰头面肌肤,使得肌肤失于濡养。这种情况常见于平素体质偏热,或长期情志不遂、郁而化火,耗伤阴血,导致血热风燥内生的人群。比如成年女性在经期前后,若情志不舒等因素影响,易出现风热血燥型脂溢性皮炎,表现为皮损淡红或淡褐色,干燥脱屑且瘙痒明显,常伴有口干、大便干结等阴血不足、燥热内生之象。
二、辨证分型体现
(一)肺胃湿热型
临床表现为头皮、面部等部位出现红斑,皮损处油腻明显,有较多鳞屑,同时可伴有口苦、口黏、小便黄赤、大便黏腻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此型多见于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脾胃湿热内蕴较盛的患者,尤其在饮食不规律、偏好高热量高脂食物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二)风热血燥型
可见头皮、面部皮损呈淡红或淡褐色,皮肤干燥,有较多细碎脱屑,瘙痒较为明显,常伴有口干咽燥、大便干结等表现,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数。该型常见于素体血热风燥,或因情志因素、阴血耗伤导致风热血燥内生的人群,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经期等,因情志波动等易诱发此型脂溢性皮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