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炎的相关检查包括直肠指检,医生戴手套或指套插入肛门直肠触摸,可初步了解直肠病变;直肠镜检查经肛门插入直肠直接观察黏膜并可取组织活检;粪便检查包括常规检查可助诊断肠道炎症,病原学检查可明确是否由感染因素引起;血常规检查可初步判断有无感染情况,不同人群检查时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直肠指检
1.操作方式:医生戴上手套或指套,将手指缓缓插入患者肛门、直肠进行触摸。
2.意义:可初步了解直肠有无肿块、狭窄、触痛等情况,对于直肠炎导致的直肠局部病变能有初步判断,尤其能发现一些位置较低的病变,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操作时需注意轻柔,避免给患者造成过度不适,有病史者若直肠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操作。
二、直肠镜检查
1.操作方式:将直肠镜经肛门插入直肠,直接观察直肠黏膜的情况。
2.意义:能清晰看到直肠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变,还可在直视下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炎症的性质等。不同年龄人群进行直肠镜检查时,儿童需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与安抚,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有肠道手术史等特殊病史者要提前告知医生相关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三、粪便检查
1.检查项目及意义
粪便常规检查:可了解粪便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等,若有较多白细胞等提示肠道有炎症反应,对直肠炎的诊断有辅助意义,不同性别在留取粪便标本时需注意按照规范操作,避免污染等影响检查结果,有腹泻等生活方式相关情况者留取标本要及时。
粪便病原学检查:如检查有无寄生虫卵、细菌等,有助于明确直肠炎是否由感染因素引起,不同年龄人群感染风险不同,儿童因卫生习惯等因素相对更易有肠道寄生虫等感染,需注意留取合适的粪便标本进行检查。
四、血常规检查
1.意义:通过检测血常规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可初步判断有无感染情况,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可能有炎症感染因素参与直肠炎的发生,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指标正常范围略有差异,儿童的血常规指标需结合年龄特点进行判断,有基础疾病等病史者血常规结果需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