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失眠脂溢性脱发
抑郁与神经递质失衡、遗传、慢性应激事件相关,女性、老年等特殊人群易患且有不同表现,抑郁与失眠常互为因果,青少年、更年期女性等特殊人群常见,脂溢性脱发与雄激素代谢、遗传相关,男性女性表现不同且头皮油脂多。
一、抑郁的医学相关要点
抑郁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与神经递质失衡密切相关,大脑中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浓度异常可引发抑郁,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脑内上述神经递质浓度较正常人群存在显著差异,且前额叶皮质等脑区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改变。遗传因素约占30%-40%的发病风险,若一级亲属患抑郁症,个体患病风险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长期慢性应激事件如重大生活挫折、持续高压工作等是重要诱发因素。不同人群中,女性因激素变化等因素,抑郁症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育龄期女性在经期、孕期、产后等特殊时期易受抑郁影响;老年人群随机体功能衰退、社会角色转变等,抑郁发生率上升,且老年抑郁患者常伴躯体化症状,易被忽视。
二、失眠与抑郁的关联及特点
抑郁与失眠常互为因果,约70%的抑郁症患者伴有失眠症状,失眠又会加重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早醒等,长期失眠会影响大脑神经内分泌功能,干扰神经递质平衡,加重抑郁状态。例如研究发现,失眠患者中抑郁症患病率明显高于非失眠人群。特殊人群中,青少年因学业压力等,抑郁伴失眠较常见,需关注其学习生活环境对情绪和睡眠的影响;更年期女性因激素波动,抑郁合并失眠比例较高,应重视激素水平变化带来的身心影响。
三、脂溢性脱发的医学原理
脂溢性脱发主要与雄激素代谢相关,雄激素中的双氢睾酮(DHT)与头皮毛囊细胞上的雄激素受体结合,致使毛囊微小化,毛发周期缩短,头发逐渐变细、变软并脱落。遗传因素是重要诱因,家族中有脂溢性脱发患者时,个体患病风险增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性主要表现为头顶和前额发际线后移,女性多为头顶部毛发稀疏。青春期后雄激素水平升高时发病风险增加,男性青春期后逐渐出现症状,女性多在产后、更年期等雌激素水平波动时脱发加重,患者头皮常伴油脂分泌增多,与毛囊皮脂腺活跃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