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有外阴瘙痒、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生活方式等因素可增加发病风险;实验室检查有显微镜检查(发现假菌丝或芽孢可确诊,不同人群取分泌物有注意事项)和真菌培养(结果不确定时用,可明确菌种和药敏);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还需与其他阴道炎症鉴别,妊娠期女性诊断要谨慎
一、症状与体征评估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常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部分患者还可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通常呈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不同年龄人群症状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相对少见,但也可出现外阴瘙痒、发红等表现;育龄女性因生理结构特点,更易受阴道微生态环境影响而发病;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也可能罹患该病,其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以瘙痒等为主。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使用抗生素、穿紧身化纤内裤、肥胖、妊娠等因素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有相关病史者如曾有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反复发作史,再次发病时症状可能更明显。
二、实验室检查
1.显微镜检查:取阴道分泌物涂片,加10%氢氧化钾溶液后镜检,若发现假菌丝或芽孢可确诊。这是常用的初步检查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菌丝和芽孢的存在来判断是否有念珠菌感染。对于不同人群,儿童患者取分泌物时需更加轻柔操作,避免造成损伤;妊娠期女性取分泌物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引起不良妊娠结局。
2.真菌培养:若显微镜检查结果不确定,可进行真菌培养。培养能明确菌种,同时还可进行药敏试验,为后续可能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对于有复杂情况的患者,如反复发作、症状不典型等,真菌培养更具意义。
三、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
医生需将患者的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相结合进行综合诊断。例如,患者有典型的外阴阴道瘙痒、豆腐渣样分泌物,显微镜检查发现假菌丝或芽孢,即可明确诊断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同时,还需与其他阴道炎症相鉴别,如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等,通过病史询问、相关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区分。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要谨慎选择检查和诊断方法,确保在不影响妊娠的前提下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