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交感神经的恶性肿瘤,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症状不同,常见症状包括腹部肿块、食欲不振、体重不增、腹痛、贫血、发热、骨骼疼痛、眼部症状、皮肤症状等。
1.婴儿期(0-11个月):
腹部肿块:约70%的患儿在腹部摸到肿块,多位于中腹部,呈椭圆形、表面光滑、质地坚硬、无压痛,可随呼吸上下移动。
食欲不振:患儿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体重不增:患儿可能出现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
2.幼儿及儿童期(1-9岁):
腹痛:部分患儿可出现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隐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贫血:由于肿瘤消耗、营养不良等原因,患儿可出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唇黏膜苍白等。
发热:部分患儿可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抗生素治疗无效。
骨骼疼痛:当肿瘤侵犯骨骼时,患儿可出现骨骼疼痛,常见于腰骶部、肋骨、四肢长骨等部位。
眼部症状:当肿瘤压迫眼部神经时,患儿可出现眼球突出、斜视、复视等症状。
皮肤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皮肤症状,如皮肤潮红、皮肤增厚、皮肤色素沉着等。
3.青春期及成人期:
腹部肿块:部分患儿可在腹部摸到肿块,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有压痛。
体重下降:患儿可出现体重下降、消瘦等症状。
骨骼疼痛:当肿瘤侵犯骨骼时,患儿可出现骨骼疼痛,疼痛部位与幼儿及儿童期相似。
其他症状:当肿瘤转移到其他部位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转移到肺部可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转移到脑部可出现头痛、呕吐、抽搐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母细胞瘤的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的症状,因此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骨髓穿刺、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磁共振成像等)等,以明确诊断。
对于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儿的年龄、肿瘤分期、肿瘤标志物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高危患儿,常需要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
此外,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及时带患儿就医,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家长应注意患儿的营养支持,给予患儿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