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什么症状吃什么药
胃溃疡有上腹部疼痛(具规律性,如餐后痛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及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其他症状,治疗药物有抑制胃酸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H受体拮抗剂,保护胃黏膜的铋剂、弱碱性抗酸剂,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儿童、孕妇、老年人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各有注意事项
一、胃溃疡的症状
1.疼痛:多为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胀痛、灼痛等,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常呈餐后痛,即进食后一段时间开始出现疼痛,如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开始疼痛,下次进餐前缓解,部分患者也可能无明显规律。疼痛与胃酸刺激溃疡面有关,不同患者疼痛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溃疡部位等有所不同,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疼痛,仅表现为哭闹、拒食等;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疼痛可能较轻或不明显。
2.其他症状:还可能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长期胃溃疡可能导致患者体重减轻,这是因为进食后疼痛影响进食量,且身体处于慢性消耗状态。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胃溃疡可能影响血糖控制,因为食欲改变等情况会干扰糖尿病的饮食管理。
二、胃溃疡的治疗药物
1.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是治疗胃溃疡的常用药物,能有效促进溃疡愈合。
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通过阻断胃壁细胞上的H受体,抑制胃酸分泌,对缓解胃溃疡症状有一定作用。
2.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等,在胃内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促进溃疡愈合,还能抑制幽门螺杆菌。
弱碱性抗酸剂:如铝碳酸镁等,可中和胃酸,短暂缓解疼痛,同时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的进一步刺激。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使用胃溃疡药物需格外谨慎,应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优先选择安全性较高且经过儿童临床验证的药物;孕妇使用药物需权衡利弊,因为某些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应在医生严格评估后使用;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使用药物时要注意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药物时也需要调整剂量或选择合适的药物,因为药物代谢和排泄受影响可能导致药物蓄积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