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怎么检查确诊
通过详细询问受伤经过、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意识状态、瞳孔检查、神经系统体征等)、影像学检查(头颅CT、头颅MRI等)及其他辅助检查(脑电图、平衡功能检查等)综合手段来确诊脑震荡,检查时需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等对结果的影响,确保准确全面。
神经系统检查
1.意识状态:通过观察患者的清醒程度、对答情况等评估意识状态,常用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运动反应三方面,正常为15分,低于13分提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不同年龄阶段的正常GCS评分范围有差异,儿童的评分标准与成人有所不同,需依据儿童GCS评分标准进行准确评估。
2.瞳孔检查:观察双侧瞳孔的大小、形状、对称性及对光反射。正常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4mm,对光反射灵敏。脑震荡患者一般瞳孔检查无明显异常,但如果合并其他颅脑损伤可能出现瞳孔改变。
3.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患者的肌力、肌张力、腱反射、病理反射等。脑震荡患者神经系统体格检查通常无阳性体征,但需排除其他颅脑病变。
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是脑震荡诊断的重要排除性检查方法,可排除颅内出血、颅骨骨折等器质性病变。头颅CT平扫可见颅内结构无明显异常改变,其密度均匀,脑沟、脑裂、脑室系统等无异常增宽或变形等情况。对于儿童,进行头颅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在保证检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辐射影响。
2.头颅MRI:在脑震荡的诊断中,头颅MRI对于早期发现一些细微的脑组织改变可能比CT更敏感,但一般脑震荡患者头颅MRI检查也无特异性异常表现,主要用于排除其他颅脑病变,尤其是对于一些症状持续不缓解或有特殊情况的患者。
其他辅助检查
1.脑电图:部分脑震荡患者可能出现脑电图异常,表现为α波调节不良或出现慢波等,但脑电图异常无特异性,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2.平衡功能检查:对于一些有平衡障碍表现的脑震荡患者,可进行平衡功能检查,如闭目站立试验等,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平衡功能状态,辅助诊断脑震荡及判断病情恢复情况。
通过以上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等综合手段来确诊脑震荡,在检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等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