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
浆细胞性乳腺炎有乳房局部表现和全身表现,乳房局部表现包括好发于乳晕周围等部位的肿块、多样疼痛及浆液性或脓性单侧乳头溢液;全身表现有低热或高热的发热以及全身乏力等,不同人群表现因年龄、生活方式等有差异。
一、乳房局部表现
肿块
好发于乳晕周围,也可发生在乳房其他部位。肿块大小不一,质地较硬,边界多不清,与周围组织可有粘连。早期肿块可似良性肿瘤,随着病情进展,肿块可与皮肤粘连,出现橘皮样改变,甚至皮肤破溃形成窦道。例如,有研究指出约60%的患者首发症状为乳晕周围肿块。
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略有差异,年轻患者肿块可能增长相对较快,而老年患者增长相对缓慢。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的人群可能因机体免疫力下降,影响病情发展,使肿块变化相对更明显。有病史的患者若未规范治疗,肿块可能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
疼痛
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刺痛或胀痛。炎症期疼痛相对较明显,尤其是肿块伴有感染时,疼痛会加剧。对于女性患者,月经周期可能对疼痛有一定影响,经期前后疼痛可能稍有加重。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情绪波动大等可诱发或加重疼痛。有乳房外伤病史或曾有乳房手术史的患者,疼痛表现可能更复杂,需结合具体病史分析。
乳头溢液
多为浆液性或脓性溢液,单侧乳头溢液较为常见。溢液可自行溢出,也可挤压后出现。乳头溢液的出现与乳腺导管受炎症刺激有关,导管内的炎性分泌物可经乳头排出。不同年龄阶段患者乳头溢液情况无明显特异性年龄差异,但生活方式中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可能影响乳头溢液的程度,有乳腺疾病家族史的患者乳头溢液需更警惕病情变化。
二、全身表现
发热
部分患者可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若炎症加重,也可出现高热。发热是机体对炎症反应的一种表现。年龄较小的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发热时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老年患者发热可能提示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感染控制能力较差。生活方式中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发热且发热持续时间可能较长。有慢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热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病情的影响及炎症的相互作用。
乏力
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精力不济。这与炎症反应导致机体代谢紊乱、消耗增加有关。不同性别患者乏力表现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月经前后可能因激素变化使乏力感稍有不同。生活方式中长期缺乏运动、睡眠不足的人群乏力感可能更明显。有疲劳综合征病史或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状态的患者,乏力症状可能更为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