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是怎么引起的
急性胆囊炎的发生主要与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及其他因素有关。约90%由胆囊管结石嵌顿引起,非结石性梗阻少见;在梗阻基础上细菌易入侵繁殖,血行感染少见;腹部创伤、大手术、化学刺激等可引发,年龄增长、女性雌激素等因素使发病风险不同,如女性因雌激素等因素患该病几率相对高。
一、胆囊管梗阻
1.结石嵌顿:约90%的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被结石梗阻引起。胆囊结石可由多种因素导致,如胆汁中胆固醇、胆色素与卵磷脂比例失调,使胆固醇过饱和析出形成结石;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等因素也会增加胆囊结石形成风险。当结石嵌顿在胆囊管或颈部时,会导致胆囊管梗阻,胆汁排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黏膜充血、水肿,进而引发炎症。例如,长期高脂肪饮食的人群,胆汁成分容易发生改变,更易形成结石,增加急性胆囊炎的发病几率。
2.非结石性梗阻:少见原因包括蛔虫钻入胆囊管或胆管、胆囊管扭转、肿瘤压迫等导致胆囊管梗阻,从而引起急性胆囊炎。蛔虫钻入胆囊管时,会机械性堵塞管腔,影响胆汁引流,引发胆囊炎症反应。对于有肠道蛔虫感染病史的人群,需警惕蛔虫钻入胆囊管引发急性胆囊炎的可能。
二、细菌感染
1.病原菌入侵:在胆囊管梗阻的基础上,细菌容易入侵并繁殖。常见的病原菌有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厌氧菌等。当胆囊管梗阻后,胆囊内环境发生改变,局部抵抗力下降,细菌得以滋生。例如,肠道内的大肠埃希菌可通过胆道逆行感染胆囊,引发炎症。有胆道手术史或肠道感染病史的人群,细菌感染胆囊引发急性胆囊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2.血行感染:较少见的情况是细菌通过血行途径感染胆囊。如身体其他部位有化脓性病灶,细菌可随血液循环到达胆囊,引起胆囊炎症。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常见于免疫力极度低下的人群,如严重感染性休克患者等。
三、其他因素
1.创伤与化学刺激:腹部创伤、大手术等可能影响胆囊的血液循环和胆汁引流,导致急性胆囊炎发生。此外,某些化学物质刺激也可能引发胆囊炎症,如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胆囊,其中的胆盐、胰酶等可损伤胆囊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对于接受过腹部大手术的患者,需密切观察胆囊情况,预防急性胆囊炎的发生。
2.年龄与性别:随着年龄增长,胆囊功能逐渐减退,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增加,从而使急性胆囊炎的发病风险升高。女性由于雌激素的影响,胆汁成分容易发生变化,且妊娠等因素也会增加胆囊结石形成几率,因此女性患急性胆囊炎的几率相对高于男性。例如,育龄期女性在妊娠期间,胆囊排空功能减弱,更容易发生胆囊结石和急性胆囊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