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早期的症状是什么
慢性肾炎早期会出现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疲劳乏力等表现,水肿是因肾脏功能受损致水钠潴留使组织间隙水肿;蛋白尿是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致蛋白质进入原尿超出重吸收能力;血尿是肾小球基底膜断裂致红细胞滤过进入尿液;高血压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致水钠潴留和血管收缩;疲劳乏力是肾脏功能受损致代谢废物排泄受阻、营养物质利用障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一、水肿
1.表现形式:慢性肾炎早期水肿多发生在眼睑、颜面等部位,晨起时较为明显,这是因为夜间身体代谢相对缓慢,水分易在疏松组织积聚。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下肢水肿,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稍有缓解。儿童患者由于身体代谢和调节功能相对较弱,水肿可能更易出现且有时较难早期察觉,需家长密切关注其晨起颜面及下肢情况。
2.机制:肾脏功能受损后,水钠排泄障碍,导致体内水钠潴留,从而引起组织间隙水肿。
二、蛋白尿
1.尿液表现:尿液中可出现泡沫,且这些泡沫较长时间不易消散。这是因为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改变了尿液的表面张力,使得泡沫不易破裂。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患者若出现蛋白尿,家长可能发现其尿液外观与平时不同,而成年患者自己也能观察到尿液泡沫异常情况。
2.产生原因:肾小球滤过膜受损,通透性增加,原本不能滤过的蛋白质进入原尿,超出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导致蛋白尿产生。
三、血尿
1.表现情况: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时尿液呈洗肉水样,镜下血尿则需通过尿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增多。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需注意区分是月经血还是血尿,避免混淆。儿童患者出现血尿时,家长要注意观察血尿出现的时间与活动等情况的关系。
2.发生机制:肾小球基底膜断裂等原因导致红细胞从肾小球滤过进入尿液。
四、高血压
1.血压变化:部分慢性肾炎早期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情况,可表现为头痛、头晕等不适,但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发现。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本身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更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因为慢性肾炎可能会影响血压的稳定。
2.形成原理:肾脏受损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导致水钠潴留和血管收缩,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五、疲劳乏力
1.表现及影响: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疲倦,活动耐力下降。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例如年轻人可能原本能轻松完成的体力活动,现在会感觉力不从心;老年人可能原本的日常起居活动会变得困难。
2.产生缘由:肾脏功能受损后,机体代谢废物排泄受阻,营养物质利用障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疲劳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