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法
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有排空乳汁、局部热敷;药物治疗是伴有感染迹象时用抗生素;脓肿形成需手术切开引流。特殊人群中哺乳期女性要注意乳头清洁、休息及药物使用,非哺乳期女性要关注基础疾病及自身状况。
一、一般治疗
1.排空乳汁:急性乳腺炎患者需及时排空乳汁,可通过让婴儿吸吮、使用吸奶器等方式。这是因为乳汁淤积是引发急性乳腺炎的重要因素之一,及时排空能减少乳汁在乳房内的潴留,降低细菌滋生的环境。对于哺乳期女性,无论是初产妇还是经产妇,都应注重保持乳汁的通畅排出。例如,婴儿吸吮时要确保两侧乳房都能得到充分吸吮,若婴儿吸吮力不足,可配合吸奶器辅助。
2.局部热敷:在炎症早期可进行局部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的消退。但要注意,若局部皮肤有破损或炎症已处于化脓阶段则不宜热敷。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哺乳期女性,热敷时都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把握,避免烫伤皮肤。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使用:当急性乳腺炎伴有感染迹象,如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情况时,需使用抗生素。一般首选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相对安全,对哺乳期女性和婴儿影响较小。抗生素的选择需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但在未获得结果前可经验性选用上述抗生素。对于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需选择其他合适的抗生素,但要谨慎评估药物对哺乳期婴儿的影响。
三、手术治疗
1.脓肿形成后的处理:若急性乳腺炎发展至脓肿形成阶段,则需进行手术切开引流。手术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切口,一般采用放射状切口,以减少对乳腺导管的损伤。对于不同年龄的哺乳期女性,手术操作时都要更加精细,避免过度损伤乳腺组织。在手术前后都要加强对伤口的护理,预防感染进一步加重。同时,术后要继续关注乳汁的排出情况,确保伤口愈合过程顺利。
特殊人群提示
1.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患急性乳腺炎时,要特别注意保持乳头的清洁卫生,每次喂奶前后都要清洗乳头。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自身抵抗力。在药物使用方面,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选择对婴儿影响小的药物。如果需要暂停哺乳,要定期挤出乳汁,维持乳汁分泌,待炎症消退、停药后再恢复哺乳。
2.非哺乳期女性:非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相对较少见,但治疗原则类似。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是否存在乳腺导管扩张等基础疾病,若有相关基础疾病需同时进行治疗。对于老年非哺乳期女性,要注意自身身体状况的监测,因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炎症可能发展较快,要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