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萎缩症状是什么
慢性肾萎缩是慢性肾脏病后期病理状态,有多种症状:肾功能减退表现为夜尿增多后尿量渐减,还有乏力、食欲不振等代谢废物潴留症状;常出现贫血致面色苍白等;多数合并高血压可加重肾损害;电解质紊乱有高钾血症致心律失常,低钙高磷血症致骨痛、皮肤瘙痒等,不同人群受影响各有特点。
肾功能减退相关表现:
尿量变化:早期可能出现夜尿增多,随着病情进展,尿量逐渐减少。这是因为肾脏的滤过功能和浓缩稀释功能受损,导致尿液的生成和调节出现异常。例如,正常成人夜间排尿次数一般不超过1次,而慢性肾萎缩患者可能会出现夜间排尿2-3次甚至更多。对于儿童来说,慢性肾萎缩导致的尿量变化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肾脏功能异常会影响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和营养物质的平衡。
代谢废物潴留表现: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由于肾脏不能有效排出体内的尿素、肌酐等代谢废物,这些废物在体内蓄积,影响了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在老年人群中,本身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慢性肾萎缩导致的代谢废物潴留可能会加重其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紊乱,使乏力等症状更为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贫血:慢性肾萎缩患者常出现贫血。这是因为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贫血会使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慌等症状。儿童患慢性肾萎缩出现贫血时,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速度,导致生长迟缓等问题;女性患者由于生理上有月经失血等情况,贫血可能会加重其头晕、乏力等不适,影响日常活动和工作。
高血压:多数慢性肾萎缩患者会合并高血压。这是因为肾脏疾病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水钠潴留等因素引起血压升高。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损害,形成恶性循环。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高血压的控制难度和对身体的影响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本身可能有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慢性肾萎缩合并高血压时,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如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年轻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也会影响肾脏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和全身健康。
电解质紊乱相关表现:
高钾血症:可出现心律失常等表现。这是因为肾脏排钾功能减退,导致血钾升高。严重的高钾血症可能会危及生命,如引起心脏骤停等。对于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如老年心脏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萎缩出现高钾血症时,风险更高。
低钙高磷血症:患者可能出现骨痛、皮肤瘙痒等症状。低钙会导致骨骼脱钙,引起骨痛;高磷会与血钙结合,进一步降低血钙水平,同时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皮肤瘙痒等。儿童患者出现低钙高磷血症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佝偻病等骨骼畸形;女性患者在更年期后,本身骨量流失加快,慢性肾萎缩合并低钙高磷血症会加重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