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患胃肠炎需及时补水与电解质,调整急性期和缓解期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谨慎用药,还要进行心理调适,出现异常情况需立即就医,用药要遵医嘱权衡风险。
一、及时补水与电解质
孕妇患胃肠炎时,呕吐和腹泻易导致身体失水及电解质紊乱。应适当多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这是因为胃肠道功能紊乱影响了正常的水分和电解质吸收,口服补液盐能模拟人体生理需要,有效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失衡,保障孕妇身体内环境稳定,避免因脱水引发胎儿供血不足等不良状况。对于孕期不同阶段的孕妇,都需重视补液,孕早期胎儿虽小但也需稳定内环境,孕中晚期胎儿对母体状况更敏感,及时补水尤为关键。
二、调整饮食结构
急性期:在胃肠炎急性期,孕妇应暂禁食固体食物数小时,让胃肠道得到休息。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之后可逐渐过渡到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稀粥、米糊、软面条等。这些食物易于消化,能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提供必要的能量。例如稀粥富含碳水化合物,可为身体提供能量,且对胃肠道刺激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强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咖啡等,这些食物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胃肠炎症状加重。
缓解期:随着胃肠炎症状缓解,可逐步增加食物种类,但仍要以清淡为主。可适当添加一些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蒸蛋、煮熟的蔬菜泥等。但要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尽量采用蒸煮炖等方式,避免油煎炒。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少量多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
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孕妇需密切关注自身胃肠炎症状的变化情况,包括呕吐次数、腹泻次数、腹痛程度等。如果呕吐、腹泻频繁,或出现发热、腹痛加剧、阴道流血或流水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因为严重的胃肠炎可能会引发宫缩,导致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对于有既往胃肠道疾病史的孕妇,更要提高警惕,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处理。
四、谨慎用药
孕妇使用药物需格外谨慎,一般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只有在症状严重,非药物治疗无法缓解时,才考虑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例如,如果存在细菌感染证据,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谨慎选用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抗生素,但必须严格遵循医嘱,权衡药物治疗的收益和潜在风险。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所以孕妇绝不能自行随意用药。
五、心理调适
孕妇患胃肠炎时可能会因身体不适而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可能会对身体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孕妇要注意心理调适,保持心情舒畅。家人也应给予孕妇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帮助孕妇缓解紧张情绪。可以通过听轻柔音乐、适当散步等方式来放松心情,营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身体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