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药物因素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可通过分解尿素营造碱性环境、分泌酶和毒素损伤黏膜引发溃疡;胃酸分泌过多超出黏膜抵御能力会致溃疡,青壮年胃酸分泌旺,老年人也可能因多种因素致胃酸过多,长期精神紧张等也会增加发病风险;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损伤黏膜引发溃疡,老年人使用相关药物风险更高,用药需谨慎评估风险效益比。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约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的胃溃疡患者存在Hp感染。Hp具有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等特点,它能通过其产生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为自身营造碱性环境,还可分泌多种酶和毒素,损伤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使得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组织进行消化,从而引发溃疡。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感染Hp的概率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卫生条件较差、生活在拥挤环境中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有家族聚集性倾向。对于有Hp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需进行规范的抗Hp治疗来促进溃疡愈合并预防复发。
二、胃酸分泌过多
胃酸分泌过多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胃十二指肠黏膜能够抵御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但当胃酸分泌过多时,超出了黏膜的抵御能力,就会导致黏膜被自身消化形成溃疡。比如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多存在胃酸分泌明显增多的情况,其机制可能与壁细胞数量增多、壁细胞对刺激物的敏感性增强等有关。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胃酸分泌情况有所差异,一般青壮年胃酸分泌相对旺盛,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胃黏膜功能有所减退,但仍可能因多种因素导致胃酸分泌相对过多引发溃疡。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进而增加消化性溃疡的发病风险。对于胃酸分泌过多相关的消化性溃疡,需要采取抑制胃酸分泌的措施来治疗。
三、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诱发消化性溃疡,其中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较为常见的一类。NSAIDs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具有保护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作用,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后,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引发溃疡。不同个体对NSAIDs的敏感性不同,老年人由于胃肠道黏膜修复能力下降,且常合并其他疾病需要长期服用NSAIDs,因此使用此类药物时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风险更高。另外,一些抗肿瘤药物等也可能对胃十二指肠黏膜产生损伤作用,增加溃疡发生的可能性。在用药时,需谨慎评估药物的风险效益比,对于有消化性溃疡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尽量避免使用相关易致溃疡的药物,或采取保护胃黏膜等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