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产是什么意思
引产是妊娠12周后因母体或胎儿方面原因,通过人工方法诱发子宫收缩结束妊娠的手术。其适应证包括母体患有严重全身性疾病或严重妊娠并发症,胎儿严重畸形或胎盘功能异常等情况。引产方法有药物引产(常用缩宫素静脉滴注,需严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和非药物引产(如水囊引产,需严格操作防感染)。引产有感染、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等风险,注意不同年龄人群引产风险及应对不同,有剖宫产史产妇引产风险高,需严密监测母儿状况,是有一定风险的医疗操作,要在严格掌握适应证下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并密切监测母儿安全。
一、引产的适应证
1.母体因素
患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继续妊娠会严重危及母体生命安全,例如孕妇合并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处于较差状态,无法承受继续妊娠及分娩的负担时,需考虑引产。
患有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如重度子痫前期,经积极治疗无明显好转,继续妊娠对母儿危害较大时,应进行引产。
2.胎儿因素
胎儿严重畸形,如无脑儿等,无法存活或出生后生活质量极差,无存活可能,此时需引产终止妊娠。
胎盘功能异常,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危险,如胎盘早剥等情况,为挽救胎儿可能需要引产。
二、引产的方法
1.药物引产
常用药物有缩宫素等。缩宫素可以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模拟正常分娩的子宫收缩过程。一般是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根据子宫收缩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滴速。但药物引产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有一定的风险,如子宫破裂等潜在可能,需密切监测产妇和胎儿情况。
2.非药物引产方法
水囊引产:将水囊放置在子宫壁和胎膜之间,通过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引起子宫收缩,从而诱发分娩。这种方法需要严格操作,避免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三、引产的风险及注意事项
1.风险
感染:引产过程中或引产后有发生感染的可能,尤其是操作不规范或产妇自身抵抗力较差时,可能出现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
子宫破裂:虽然发生概率较低,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子宫有手术瘢痕等,引产过程中子宫收缩过强可能导致子宫破裂,危及产妇生命。
产后出血:引产过程中子宫收缩可能不协调等原因导致产后出血较多。
2.注意事项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引产的风险和应对有所不同。年轻产妇相对身体状况较好,耐受性可能较强,但仍需密切监测;老年产妇可能合并更多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引产过程中需更加谨慎,加强对母体生命体征的监测。
有过剖宫产史的产妇,引产时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相对较高,需提前做好评估和应对预案。在引产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产妇腹痛情况以及胎心变化等。
总之,引产是一种有一定风险的医疗操作,需要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并在整个过程中密切监测母儿状况,以最大程度保障母儿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