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随访观察,手术治疗有病灶局部切除术(适用于单发、肿瘤小且局限、年轻有生育需求等患者)和乳腺区段切除术(适用于肿瘤累及范围大或多发、年龄稍大无生育需求等患者),随访观察适用于年龄大、身体差、肿瘤良性可能性大且生长缓慢的患者,需定期检查并关注症状变化,特殊人群如年轻患者要考虑对乳腺功能和外形影响及心理支持等,老年患者需全面评估全身状况,术后加强护理等
一、手术治疗
1.病灶局部切除术:对于单发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若肿瘤较小且局限,可采用病灶局部切除术。该手术方式能完整切除病灶,最大程度保留乳腺组织,一般适用于年轻、有生育需求或病灶较局限的患者。研究表明,通过局部切除术后患者的复发率相对较低,且对乳腺外观影响较小。例如,相关临床研究显示,经规范的局部切除术治疗后,患者的乳腺功能及外观恢复良好,复发风险可控制在较低水平。
2.乳腺区段切除术:当肿瘤累及较大范围的乳腺导管,或为多发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时,多采用乳腺区段切除术。此手术是将包含肿瘤的乳腺腺叶及其导管系统一并切除,能彻底清除病灶。对于年龄稍大、无生育需求且病灶范围相对较广的患者较为适用。临床数据显示,乳腺区段切除术可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的可能性,且在术后经过规范的康复护理,患者能较好地恢复乳腺功能。
二、随访观察
1.适用于的情况:对于一些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且经评估肿瘤为良性可能性大、生长缓慢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可考虑随访观察。例如,老年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较高时,可在密切监测下定期进行乳腺超声、钼靶等检查,观察肿瘤的变化情况。
2.监测内容及频率:定期进行乳腺影像学检查,如每6-12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必要时可结合乳腺钼靶检查。同时,要关注患者自身症状,如是否有乳头溢液、乳房肿块等情况的变化。通过密切的随访观察,一旦发现肿瘤有恶变倾向或出现明显症状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轻患者:年轻患者如仍有生育计划,手术时需充分考虑对乳腺功能和外形的影响。尽量选择对乳腺组织破坏小的手术方式,以减少对未来哺乳功能的影响。术后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因疾病及手术带来的心理压力,鼓励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合理作息、均衡饮食等,促进身体恢复。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治疗前需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手术的利弊。术后要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同时,要注意调整老年患者的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促进身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