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如何检查出来
脑震荡的诊断需进行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病史采集要问清受伤过程等;神经系统检查包括意识状态、精神状态、颅神经、运动和感觉功能等评估;影像学检查有头颅CT(可排除器质性病变)和头颅MRI(早期轻微脑震荡更敏感);其他辅助检查有脑电图(异常非特异)、平衡测试和认知测试(脑震荡者有相应功能下降且不同年龄表现不同)。
神经系统检查
1.意识状态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清醒程度、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等判断意识情况。脑震荡患者通常意识障碍为短暂性,一般不超过30分钟,但需要持续观察意识变化,因为有时可能存在隐匿的病情变化。不同年龄的人群意识状态评估标准有一定差异,儿童可能更依赖于对简单指令的反应等。
2.精神状态检查:查看患者的情绪、言语、行为等是否正常,脑震荡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躁动或过度安静等精神状态改变。
3.颅神经检查:检查视神经(视力、视野、眼底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等,了解是否存在颅神经受损的表现,例如视物成双、眼球运动障碍等。
4.运动功能检查:检查肢体的肌力、肌张力、反射等。脑震荡患者一般运动功能大多正常,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轻微的肢体肌力减弱或反射异常等,需要与其他脑部病变相鉴别。不同性别在运动功能表现上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年龄因素会影响,儿童的运动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需要更细致的检查。
5.感觉功能检查:检查痛觉、触觉、温度觉等,判断是否存在感觉异常,脑震荡患者感觉功能多无明显异常,但如果合并其他损伤可能出现感觉改变。
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头颅CT是初步筛查脑震荡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它可以排除颅内是否存在出血、骨折等器质性病变。脑震荡患者头颅CT通常无阳性发现,其表现为颅内结构正常。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进行头颅CT检查时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但在必要情况下为了明确诊断仍需进行。
2.头颅MRI:头颅MRI对于脑震荡的诊断有时比CT更敏感,尤其是在早期轻微脑震荡的情况下,可能发现一些细微的脑组织改变,但一般脑震荡患者头颅MRI也多无特异性异常表现。不过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怀疑有隐匿性损伤等,可能会选择头颅MRI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1.脑电图(EEG):部分脑震荡患者脑电图可出现异常,表现为α波节律减慢等,但脑电图的异常并非脑震荡的特异性表现,其他脑部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改变。
2.平衡测试和认知测试:可以通过一些专门的平衡测试设备和认知测试量表来评估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认知功能。脑震荡患者可能出现平衡能力下降和认知功能轻度受损,例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不同年龄的人群在平衡测试和认知测试中的表现不同,儿童的认知和平衡功能尚在发育中,需要使用适合儿童的测试量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