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的初期症状
慢性肾炎初期有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表现。水肿因肾脏水钠代谢调节异常,高盐饮食会加重;血尿分肉眼和镜下,既往肾病史者更易出现;蛋白尿致尿液泡沫增多,过度劳累会加重;高血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失衡有关,老年患者要防血压波动过大。
一、水肿
1.表现形式:慢性肾炎初期水肿多发生在眼睑、颜面等部位,晨起时较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波及下肢甚至全身。这是因为肾脏对水钠代谢的调节功能出现异常,导致水分在体内潴留。例如,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使得水钠排出减少,过多的水分积聚在组织间隙就会引起水肿。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组织疏松,水肿可能更为明显且容易被家长发现;而成年患者可能在病情较轻时水肿不显著,容易被忽视。
2.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如果患者本身有高盐饮食的生活方式,会加重水钠潴留,从而使水肿情况更严重。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钠离子浓度升高,进一步影响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加重水肿症状。
二、血尿
1.表现情况: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时尿液外观呈洗肉水样、浓茶色等;镜下血尿则需要通过尿常规检查才能发现红细胞增多。血尿的产生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通过受损的基底膜进入尿液中。不同年龄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血尿时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是通过体检发现;成年患者可能会伴有腰部酸胀等不适。
2.病史影响:如果患者既往有其他肾脏相关疾病的病史,如肾小球肾炎病史等,在慢性肾炎初期出现血尿的可能性会增加,且病情可能相对复杂,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诊断。
三、蛋白尿
1.表现及意义:患者尿液中可出现泡沫增多的现象,这是因为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使尿液表面张力改变,从而形成较多泡沫。蛋白尿的出现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屏障受损,导致蛋白质从尿液中漏出。对于不同性别患者,蛋白尿的影响可能类似,但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的女性患者,慢性肾炎合并蛋白尿需要特别关注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生活方式影响: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蛋白尿的情况。劳累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影响肾脏的血液循环和滤过功能,进而导致更多蛋白质漏出。
四、高血压
1.发生机制与表现:慢性肾炎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其发生与肾脏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失衡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或测量血压时发现。不同年龄的高血压表现略有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症状,如心悸、胸闷等;年轻患者高血压可能相对隐匿,但也需重视。
2.特殊人群提示:对于老年慢性肾炎合并高血压患者,要注意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因为血压急剧变化可能引发心脑血管意外。应定期监测血压,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以维持血压的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