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是什么意思
脑震荡是头部受外力打击后立即发生短暂脑功能障碍的轻型原发性脑损伤,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康复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内容,发病机制是头部受外力致大脑组织瞬间移位等致病理生理变化但无明显器质性损伤;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逆行性遗忘及伴头痛等症状;诊断靠明确外伤史、典型表现及头颅CT等无器质性病变;治疗一般是卧床休息1-2周对症处理,儿童和老人有特殊情况需更关注;预防要在活动中戴防护装备、保持家居环境安全消除碰撞隐患。
一、发病机制
当头部遭受撞击等外力作用时,会引起大脑组织的瞬间移位、扭曲等,导致神经递质紊乱、神经元代谢异常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但脑组织并没有明显的器质性损伤,如脑出血、脑挫裂伤等。
二、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受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一般持续数分钟,通常不超过半小时。
2.逆行性遗忘:清醒后不能回忆受伤当时及受伤前后一段时间内的情况,但对往事记忆清楚。
3.其他症状:可能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失眠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在数日内逐渐减轻消失,但也有少数人持续时间较长。
三、诊断方法
1.病史: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
2.临床表现:具备上述意识障碍、逆行性遗忘等典型表现。
3.辅助检查: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这是排除其他严重脑部损伤的重要依据。
四、治疗与康复
1.一般治疗:受伤后需卧床休息1-2周,减少脑力和体力活动,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对于有头痛、头晕等症状的患者,可对症给予相应药物缓解症状,但不进行特殊针对脑震荡的药物治疗。
2.儿童特殊情况:儿童发生脑震荡时需更加密切观察,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除了关注上述典型表现外,还需留意是否有精神状态改变、呕吐频繁加重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复查头颅CT等,警惕可能出现的迟发性脑部病变等情况,且儿童脑震荡后的恢复时间可能相对成人有所不同,需要家长格外关注其日常状态变化,给予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关心。
3.老年人特殊情况:老年人发生脑震荡后,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恢复相对较慢,且需要警惕可能合并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压等指标,因为头部外伤可能对血压等产生影响,同时要避免再次受伤,家人应加强对老年人的照顾,协助其进行康复期间的各项活动,保证其休息环境安全舒适。
五、预防措施
1.日常活动中:在进行一些可能有头部受伤风险的活动时,如进行体育运动、乘坐交通工具等,要佩戴好相应的防护装备,像在进行球类运动时佩戴头盔等,以降低头部受伤导致脑震荡的风险。
2.家居环境:要保持家居环境的安全,消除可能导致头部碰撞的隐患,如固定好家具,避免在过道等地方堆放杂物等,尤其是有老人和儿童的家庭,更要注重家居环境的安全防护,防止因意外碰撞引发脑震荡等头部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