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可引发感染、血栓栓塞、急性肾损伤、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等并发症。感染方面患者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多种感染,儿童感染风险更高;血栓栓塞因血液高凝状态,常见肾静脉、肺、下肢静脉等部位栓塞;部分患者会出现急性肾损伤,与有效血容量不足等机制有关;长期低蛋白血症致营养不良等,高脂血症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儿童和老年患者受影响更需关注。
一、感染并发症
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机体免疫球蛋白丢失,补体成分缺乏,同时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各种感染。常见的有呼吸道感染,如肺炎等;泌尿系统感染,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皮肤感染,如疖、痈等。例如,有研究显示,肾病综合征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呼吸道感染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感染并发症的50%以上。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感染的风险相对更高,更需密切关注其体温、精神状态等变化,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
二、血栓、栓塞并发症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主要是因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增加,抗凝血酶Ⅲ从尿中丢失,血小板功能亢进等因素所致。常见的血栓、栓塞部位为肾静脉血栓,表现为突发的腰痛、血尿加重等;也可发生肺栓塞,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还可能有下肢静脉血栓,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等。有研究表明,成人肾病综合征患者肾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约为10%-50%,儿童患者也有一定发生风险。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血液黏稠度相对较高,再加上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应定期监测凝血相关指标,注意观察肢体有无肿胀、疼痛等异常表现。
三、急性肾损伤
部分肾病综合征患者可出现急性肾损伤,其发生机制可能与有效血容量不足、肾间质水肿、大量蛋白尿导致肾小管内管型形成等有关。患者可表现为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等。在儿童患者中,一些特殊类型的肾病综合征,如微小病变型肾病,也可能在疾病过程中出现急性肾损伤。对于存在血容量不足风险的患者,如过度利尿等情况,更易诱发急性肾损伤,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合理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四、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并发症
长期低蛋白血症可导致营养不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儿童患者尤为明显)、贫血等。而高脂血症可引起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肾病综合征患者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同时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导致脂质清除减少,从而出现高脂血症。对于儿童患者,长期的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摄入,同时调整饮食中脂肪的构成,尽量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老年患者本身存在代谢功能减退等情况,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可能会加速心血管疾病的进展,更应重视饮食的调整和相关指标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