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得了急性乳腺炎怎么办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多因乳汁淤积合并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乳房局部红、肿、热、痛等,非药物干预包括排空乳汁(婴儿吸吮或吸奶器辅助)、局部早期冷敷中后期热敷;要关注全身情况,发热时监测体温、保证水分摄入,物理降温或就医,注意休息与饮食;哺乳期女性要特别注意自身及哺乳情况,遵循非药物干预优先原则,就医时告知哺乳期情况。
一、急性乳腺炎的识别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多因乳汁淤积合并细菌感染引起,常表现为乳房局部红、肿、热、痛,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初起时可能仅为乳房某一区域的疼痛、硬结。若未能及时处理,病情可能进一步发展,形成脓肿,出现波动感等表现。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排空乳汁
婴儿吸吮:让婴儿充分吸吮患侧乳房,婴儿的吸吮能有效疏通乳腺导管,促进乳汁排出,这是最为自然有效的排空乳汁方式。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儿,都应鼓励其充分吸吮,因为婴儿的吸吮力量有助于更好地疏通堵塞的导管。
吸奶器辅助:若婴儿吸吮后仍有乳汁残留,可使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净。吸奶器的使用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型号和吸力模式,以避免对乳头造成损伤,尤其要考虑哺乳期女性乳头的敏感性等特点。
2.局部冷敷与热敷
早期冷敷:在急性乳腺炎初期,乳房红肿热痛明显时,可进行局部冷敷。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充血,缓解疼痛。一般每次冷敷15-20分钟,间隔1-2小时可重复一次,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根据哺乳期女性皮肤的敏感度调整冷敷的温度和时间。
中后期热敷:当炎症处于中后期,红肿范围相对局限且有软化趋势时,可改为热敷。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炎症吸收。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同样要关注皮肤状况,防止烫伤。
三、全身情况的关注与处理
1.发热的应对
若出现发热,首先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哺乳期女性发热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因发热导致脱水。如果体温未超过38.5℃,可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等,但要避免使用可能对婴儿有影响的降温措施。若体温超过38.5℃且伴随明显全身不适等情况,需及时就医评估,但要注意避免自行盲目使用可能影响哺乳的药物。
2.休息与饮食
保证充足的休息,有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在饮食方面,要摄入富含营养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保证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供给,但要避免食用过于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乳腺的不适。
四、特殊人群(哺乳期女性)的特别提示
哺乳期女性身体处于特殊时期,在处理急性乳腺炎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婴儿的哺乳情况。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因疾病产生过度焦虑情绪,因为不良情绪可能影响乳汁分泌和身体的恢复。同时,要严格遵循非药物干预优先的原则,在必要就医时要向医生明确自己处于哺乳期的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诊疗方案,最大程度保障自身健康和婴儿的正常哺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