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神经损伤的症状
脊髓神经损伤后会出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反射异常、二便功能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多方面异常,不同年龄段、特殊时期人群表现及影响各有不同,如儿童感觉障碍难早期察觉,老年人运动障碍影响自理等,排尿、排便障碍在不同人群有不同情况,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致血压、心率、体温异常等
运动障碍
1.肌肉无力:受损脊髓节段所支配的肌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无力。轻的表现为肌肉力量减弱,难以完成正常的肢体运动,如抬手、抬腿费力;严重时可能完全不能活动。对于儿童,运动障碍可能影响其正常的坐、爬、走等大运动发育;老年人本身运动功能随年龄减退,脊髓神经损伤后运动障碍会进一步影响其日常活动能力,如穿衣、洗漱等自理能力下降。
2.肌张力异常:可出现肌张力增高或降低。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肌肉僵硬,活动受限;肌张力降低则表现为肌肉松软,缺乏张力。在不同年龄段,肌张力异常的表现及影响不同,儿童肌张力异常可能干扰正常的运动模式形成,老年人肌张力异常会增加跌倒等风险。
反射异常
1.浅反射改变: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可能减弱或消失。这是因为脊髓神经损伤影响了神经反射弧的正常传导。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导致神经病变的人群,脊髓神经损伤后浅反射异常可能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评估原发病与脊髓损伤的相互影响。
2.深反射改变: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等深反射可能出现亢进或减弱。深反射亢进常见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而减弱或消失多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等情况。在儿童脊髓神经损伤时,深反射的评估对于判断损伤部位和程度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正常深反射值有差异,需准确把握。
二便功能障碍
1.排尿障碍:可出现尿潴留或尿失禁。尿潴留表现为膀胱内尿液无法自主排出,尿失禁则是尿液不自主流出。脊髓神经损伤影响了支配膀胱的神经,导致膀胱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老年人本身存在前列腺增生等可能影响排尿的因素,脊髓神经损伤后排尿障碍会加重其排尿困难等问题;女性在产后等特殊时期,泌尿系统功能变化与脊髓神经损伤相互作用,需特别关注。
2.排便障碍:可出现便秘或大便失禁。便秘是由于肠道蠕动减慢,大便排出困难;大便失禁则是无法控制大便的排出。脊髓神经损伤影响了肠道的神经支配,导致肠道蠕动和排便反射异常。儿童脊髓神经损伤后排便障碍可能影响其营养吸收和身体发育,需要精心护理;患有肠道基础疾病的人群,脊髓神经损伤后排便障碍会使病情复杂化。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可出现血压异常、心率异常、体温调节障碍等。例如,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卧位起身时血压突然下降,引起头晕等不适;也可能出现体温调节不稳定,体温容易波动。在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如长期久坐人群脊髓神经损伤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因本身血液循环等问题而加重;老年人自主神经功能本身衰退,脊髓神经损伤后更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