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要如何治疗
脑震荡的处理包括急性期、症状对症处理、康复期注意事项及特殊人群情况。急性期需让患者卧床休息12周并密切观察症状,出现异常及时检查;症状对症处理中头痛头晕可营造安静环境等非药物干预,恶心呕吐要侧卧位等;康复期要逐步增加活动量、注意心理调适;儿童恢复快但需密切观察,老年人恢复慢且需严密监测、防跌倒等。概括为:脑震荡的处理涵盖急性期让患者卧床休息12周并密切观察,症状对症处理包括头痛头晕的非药物干预及恶心呕吐的侧卧位等措施,康复期要注意休息与活动逐步增加、心理调适,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密切观察及保证充足睡眠,老年人恢复慢且要严密监测与防跌倒等。
一、急性期处理
脑震荡急性期首先要让患者卧床休息,一般需要休息12周,这是因为过早活动可能会导致症状加重,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其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需要充足的休息来促进恢复。在休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头痛、呕吐等症状变化,若出现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频繁呕吐等情况,需及时进行头颅CT等检查,以排除颅内其他严重病变。
二、症状对症处理
头痛头晕:如果患者有头痛头晕症状,可让患者处于安静、光线柔和的环境中。对于儿童,要避免其过度哭闹和剧烈活动,因为儿童的身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不良情绪和活动可能会加重头痛头晕症状。一般可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通过心理安抚等方式缓解患者因脑震荡产生的焦虑情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头痛头晕感。
恶心呕吐:若出现恶心呕吐,应让患者采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更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因为其吞咽和咳嗽反射相对不完善。暂时禁食数小时,待症状缓解后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三、康复期注意事项
休息与活动:康复期患者仍需注意休息,但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对于儿童,要根据其恢复情况逐步从室内轻度活动过渡到室外适当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用脑。一般在2周左右可进行轻度的日常活动,1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心理调适:脑震荡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儿童可能会因身体不适产生恐惧心理。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家长要给予儿童更多的陪伴和安抚,帮助其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
四、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脑震荡后恢复相对较快,但也更需要密切观察。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特别留意儿童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等。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同时,儿童在康复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而且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充足睡眠对神经系统的修复尤为重要。
老年人:老年人脑震荡后恢复相对缓慢,且发生颅内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在急性期要更加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症状,休息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康复期要注意避免跌倒等意外情况,因为老年人骨骼强度下降,跌倒可能会加重病情或导致其他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