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是什么病
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炎症,分为哺乳期乳腺炎和非哺乳期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因乳汁淤积、细菌入侵引发,初期有乳房胀痛等,进展期症状加重;非哺乳期乳腺炎与导管扩张、免疫因素有关,表现多样且易反复发作。诊断靠病史、临床表现及检查,治疗依类型而异,需注意相关人群健康生活方式以预防。
一、哺乳期乳腺炎
1.病因
乳汁淤积:多见于乳头发育不良(如乳头过小、内陷),影响婴儿吸吮,或乳汁过多、婴儿吸乳过少等情况,导致乳汁不能完全排空,乳汁淤积在乳腺内,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例如,一些初产妇可能因为不熟悉哺乳技巧,未能将乳汁充分排空,从而引发乳汁淤积进而导致乳腺炎。
细菌入侵:乳头破损或皲裂,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比如,婴儿口腔细菌可通过破损的乳头进入乳腺组织引起感染。
2.临床表现
初期:患者常有乳房胀痛、局部皮温升高、压痛,可触及边界不清的硬结,同时可能伴有寒战、低热等全身症状。
进展期:炎症进一步发展,上述症状加重,患侧乳房出现搏动性疼痛,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明显,可触及波动感(脓肿形成),同时全身症状加重,如高热、寒战、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3.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
年龄:主要发生在哺乳期女性,尤其是初产妇,这与初产妇哺乳经验不足、乳汁淤积风险较高等因素相关。
性别:仅见于女性,因为乳腺是女性特有的组织。
生活方式:哺乳姿势不正确、未及时排空乳汁等不良哺乳习惯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另外,乳头卫生状况不佳也可能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
二、非哺乳期乳腺炎
1.病因
导管扩张:乳腺导管扩张症是常见的非哺乳期乳腺炎类型之一,可能与导管排泄障碍、异常激素刺激、感染等因素有关。例如,导管内分泌物积聚,导致导管扩张,继发炎症反应。
免疫因素:部分非哺乳期乳腺炎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攻击乳腺组织,导致炎症持续存在。
2.临床表现
表现多样,可出现乳房肿块、乳头溢液(可为血性、脓性等)、乳房疼痛等症状。肿块可位于乳晕周围或乳腺其他部位,质地较硬,边界不清,与皮肤可能有粘连。
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
3.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
年龄: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女性,但以非哺乳期的中青年女性多见。
性别:仅见于女性。
生活方式: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特定生活方式与非哺乳期乳腺炎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保持良好的乳腺卫生、定期自我检查乳腺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乳腺炎。
乳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如血常规、乳腺超声等。治疗上,哺乳期乳腺炎早期主要以排空乳汁、抗感染等治疗为主;非哺乳期乳腺炎则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手术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哺乳期女性,要特别注意保持乳头清洁、正确哺乳,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诊,关注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