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胆囊炎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含一般治疗(饮食调控、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手术治疗包括胆囊切除术(适用于反复发作、病情重等情况,有开腹和腹腔镜术式)和保胆取石术(适用于胆囊功能好、结石小等年轻患者,需注意复发率高及适用人群限制)。
一、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的胆结石胆囊炎患者,首先要注意饮食调控。急性发作期需禁食,让胆囊得到休息,缓解疼痛等症状;缓解期应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因为高脂肪饮食可刺激胆囊收缩素分泌,导致胆囊收缩,引起疼痛。同时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这对于维持胆囊正常的收缩和排空功能很重要。例如,研究表明长期高脂饮食人群患胆结石胆囊炎的风险明显高于饮食清淡人群。
对于疼痛较轻的患者,可采用对症治疗,如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但需注意药物的适用人群和可能存在的禁忌,如对于有胃肠道溃疡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2.抗感染治疗
当胆结石胆囊炎合并感染时,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例如,若考虑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抗生素的使用需严格遵循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以确保用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注意不同年龄段患者对抗生素的耐受性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使用某些抗生素时需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
二、手术治疗
1.胆囊切除术
适应证
对于反复发作的胆结石胆囊炎患者,如每年发作多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者胆结石较大(直径≥3cm)、合并有胆囊息肉且直径≥1cm、胆囊壁增厚(≥3mm)等情况,通常建议行胆囊切除术。这是因为反复发作的炎症可能会导致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而较大的结石、息肉等病变有恶变的潜在可能。
对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坏疽性胆囊炎等病情较重的患者,需紧急行胆囊切除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如出现胆囊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手术方式
包括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但对于一些粘连严重、炎症非常剧烈的患者,可能仍需要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也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腹腔解剖结构相对特殊,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谨慎。
2.保胆取石术
适应证
保胆取石术有严格的适应证,一般适用于胆囊功能良好、单发结石且结石直径较小(通常≤2cm)、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年轻患者。但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率较高,这是因为保胆取石术只是取出了结石,而胆囊内环境并未改变,仍存在形成结石的因素,如胆汁成分异常等。所以在选择保胆取石术时需谨慎权衡利弊,充分告知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可能性。例如,有研究显示保胆取石术后1年内结石复发率可达20%-30%。同时,对于年龄较大、胆囊功能已明显减退的患者,不建议行保胆取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