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抑郁症即双相情感障碍目前无法完全根治,但通过规范综合治疗可实现临床治愈,临床治愈指症状消失、社会功能恢复病前水平。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如心境稳定剂等规范使用可改善症状且需个体化长期服药;还有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可纠正负面思维模式、人际与社会节律疗法助维持规律生活调节情绪。影响预后的因素有年龄,青少年身心未熟症状复杂、老年患者合并其他疾病需谨慎用药;性别,女性特殊生理时期激素变化需调整方案;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助病情控制;病史,病程短首次发作预后较好。通过规范综合管理包括药物、心理治疗及关注相关因素可让患者实现临床治愈恢复正常生活社会功能。
一、治疗方式及效果
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等)、抗癫痫药(如丙戊酸盐等)、抗精神病药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规范使用药物可以显著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症状。例如,碳酸锂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被证实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的情绪,减少躁狂和抑郁的发作频率。不过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且患者需要长期规律服药以维持疗效。
2.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改善情绪状态。研究显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降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复发风险。例如,对于有抑郁情绪时过度自责等负面思维的患者,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引导患者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建立更积极健康的认知方式。
人际与社会节律疗法:强调规律的生活作息对情绪稳定的重要性。通过帮助患者维持稳定的睡眠-觉醒节律、社交节律等,有助于调节情绪。临床实践发现,遵循人际与社会节律疗法的患者,其情绪波动相对较小,病情复发的可能性也有所降低。
二、影响预后的因素
1.年龄因素:青少年患者可能由于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表现可能更为复杂,而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药物对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同时心理治疗的方式也需要更贴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而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躯体疾病,在药物选择上需要更加谨慎,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这也会影响预后。
2.性别因素: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性别会显著影响双相情感障碍的治愈情况,但女性患者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病情,需要密切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
3.生活方式: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度的运动、合理的饮食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病情的控制。例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的患者,病情往往更容易波动。而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的患者,治疗效果通常更好。
4.病史:病程较短、首次发作的患者相对来说预后可能更好一些。而病程较长、多次复发的患者,治疗难度可能会增加,需要更综合和长期的治疗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虽然难以完全根治,但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关注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综合管理,可以实现临床治愈,让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