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病因分别为劳累后吹风受凉(秋冬常见)和外感风热之邪(春季多见);症状上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等,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等;治疗原则分别为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不同人群中儿童、老年人、女性患不同感冒时各有特点及应对方式,如儿童需谨慎用药、老年人要关注基础病等。
一、病因方面
1.风寒感冒:多因劳累后吹风受凉引发,秋冬季节较为常见,人体劳累后抵抗力下降,风寒之邪趁虚而入,侵袭肌表导致发病。从中医角度看,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遏,正邪相争而发病。
2.风热感冒:常由外感风热之邪所致,多发生于气候温暖多风的春季。外界风热邪气侵袭人体,首先犯肺,使肺气失和而发病。
二、症状表现方面
1.主要症状
风寒感冒:主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患者感觉怕冷明显,体温轻度升高或不升高,流清涕,咳痰清稀色白,舌苔薄白。例如《中医内科学》中记载风寒感冒以恶寒重、发热轻为特点。
风热感冒:一般是发热重、恶寒轻,体温较高,流黄涕,咳痰黄稠,舌苔薄黄。《中医内科学》也明确指出风热感冒有发热重、恶寒轻等表现。
2.伴随症状
风寒感冒:可能伴有头痛、周身酸痛、无汗等症状,因寒邪束表,卫阳被遏,气血运行不畅故出现头痛、周身酸痛,卫阳被郁而无汗。
风热感冒:常伴有咽干口燥、口渴欲饮等症状,因风热之邪犯肺,耗伤津液,故出现咽干口燥、口渴。
三、治疗原则方面
1.风寒感冒:治法以辛温解表为主,通过辛温的药物散发风寒之邪,使肺气宣畅。可选用一些具有辛温解表作用的方剂,如麻黄汤加减等。
2.风热感冒:治法为辛凉解表,用辛凉的药物疏散风热,清肃肺气。常用银翘散等方剂进行治疗。
四、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
1.儿童
风寒感冒:儿童风寒感冒时,需注意保暖,避免再次受凉,可适当多喝温水,促进新陈代谢。由于儿童脏腑娇嫩,用药需谨慎,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的保暖、多休息等干预方式。
风热感冒:儿童风热感冒时,要让儿童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易生热的食物。同样需密切关注体温等变化,优先考虑非药物的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且要避免不当用药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2.老年人
风寒感冒:老年人风寒感冒后,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保暖的同时要注意室内通风。因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观察病情,若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风热感冒:老年人风热感冒时,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当食用一些清热的食物,如绿豆汤等。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因为老年人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感冒可能会诱发基础病加重,所以需谨慎对待,必要时就医。
3.女性
风寒感冒:女性在经期患风寒感冒时,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寒加重感冒症状。用药需考虑对月经的影响,尽量选择对月经影响小的辛温解表药物。
风热感冒:女性非经期患风热感冒时,要注意情绪调节,避免生气着急等,因为情绪波动可能会加重风热感冒的症状。用药时也要考虑药物对内分泌等方面的可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