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有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因大量蛋白尿致免疫球蛋白丢失、免疫抑制剂使用致防御功能削弱,儿童、老年人等易感染;血栓、栓塞并发症,因血液高凝,肾静脉等易发生,年龄大、长期卧床等易诱发;急性肾损伤,因有效血容量不足、管型阻塞等,儿童、有肾脏基础病等易出现;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蛋白质丢失致营养不良等,脂肪代谢紊乱促动脉粥样硬化等。
1.感染:
原因及机制: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体内蛋白质丢失,尤其是免疫球蛋白,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同时,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进一步削弱机体的防御功能,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泌尿系统、皮肤等。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儿童和老年人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发生感染;生活方式上,不注意个人卫生、居住环境差等也会增加感染风险;病史中如果本身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也会影响机体对感染的抵抗能力。例如,有研究表明,肾病综合征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一旦发生感染,病情往往较难控制,容易反复。
2.血栓、栓塞并发症:
原因及机制:肾病综合征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主要与尿中丢失大量抗凝血酶Ⅲ、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增加、血小板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常见的血栓、栓塞部位有肾静脉血栓,其他如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等也可发生。
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血液流动性相对较差,更容易形成血栓;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血流缓慢,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病史中如果已经存在高凝状态相关疾病,如遗传性易栓症等,在肾病综合征状态下更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研究发现,肾静脉血栓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10%-50%,其中膜性肾病发生率更高。
3.急性肾损伤:
原因及机制:肾病综合征患者有效血容量不足,应用利尿剂等可导致肾血流量不足,引起肾前性急性肾损伤;另外,大量蛋白尿形成管型,阻塞肾小管也可导致急性肾损伤;还有可能是某些特发性因素导致。
影响因素:年龄较小的儿童肾脏代偿功能相对较弱,发生急性肾损伤时病情可能更严重;生活方式中过度脱水等情况会加重肾前性急性肾损伤的风险;病史中如果本身存在肾脏基础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也会增加。例如,在一些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有所升高。
4.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蛋白质代谢紊乱:长期低蛋白血症可导致营养不良、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等。因为蛋白质是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大量丢失后不能满足机体正常生理需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丢失会影响其身高、体重等的正常增长;成人则会出现乏力、抵抗力进一步下降等情况。
脂肪代谢紊乱:高脂血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高脂血症带来的危害程度不同,老年人本身心血管系统就相对脆弱,高脂血症对其心血管的影响更大;儿童虽然心血管系统相对较“年轻”,但长期高脂血症也可能对血管内皮等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