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肾炎的症状
间质性肾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有全身过敏、泌尿系统及肾功能损害表现,慢性有肾小管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及原发病相关表现,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有相关病史者出现症状应警惕及时就医。
急性间质性肾炎:
全身过敏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药物过敏相关表现,如发热、皮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这是因为药物等过敏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发过敏反应导致。一般在用药后较短时间内出现,如使用某些抗生素后可能较快出现发热、皮疹等表现。
泌尿系统表现:患者可出现尿量改变,如少尿或非少尿型,这与肾脏间质炎症影响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有关;还可出现腰痛,多为双侧腰部隐痛或胀痛,是由于肾脏间质炎症刺激肾脏包膜及周围组织引起;部分患者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但相较于急性膀胱炎,其症状相对较轻,这是因为间质性肾炎主要病变在肾间质,炎症刺激尿路黏膜相对较轻。
肾功能损害表现:可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等,进而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相关表现,如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这是因为肾功能受损后,体内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在体内蓄积影响消化系统功能。
慢性间质性肾炎:
肾小管功能损害表现:早期可出现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表现为夜尿增多,这是因为肾小管间质病变影响了肾小管对尿液的浓缩功能;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导致近端小管性酸中毒等,表现为乏力、厌食、恶心等;还可出现肾性糖尿、氨基酸尿等,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导致相应物质从尿中排出增多。
肾功能损害表现:慢性进展过程中,肾小球功能也会逐渐受损,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尿素氮逐渐升高,最终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出现贫血、高血压、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全身多系统受累的表现。贫血是因为肾功能受损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高血压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因素有关;电解质紊乱可出现高钾、低钙、高磷等多种情况。
原发病相关表现:如果是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遗传性疾病(如髓质囊性病等)或感染相关等原因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肾炎,还会伴有原发病的相应表现,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有面部红斑、关节痛等表现。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间质性肾炎症状可能有所差异。例如,儿童患者可能在急性间质性肾炎时全身过敏表现相对更突出,且由于儿童对肾功能损害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肾功能损害相关表现可能出现较早且更明显;老年患者慢性间质性肾炎进展相对缓慢,但一旦出现肾功能损害,病情往往较重,且容易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会使症状更加复杂;女性在一些与自身免疫相关的间质性肾炎中可能发病率相对有一定特点;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的人群,发生间质性肾炎的风险增加,其症状出现可能与药物暴露史密切相关,且在出现症状时更应关注药物因素对病情的影响。对于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等情况,出现上述相关症状时应高度警惕间质性肾炎的可能,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