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肝病方法
肝脏相关病症可通过中医辨证论治、针灸推拿辅助及生活方式调护来应对。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健脾,用逍遥散加减;湿热蕴结型清热利湿,用茵陈蒿汤加减;肝肾阴虚型滋补肝肾,用一贯煎加减。针灸选肝俞等穴,推拿用摩腹等手法。生活中要保证充足作息,饮食清淡、多吃蔬果,保持心情舒畅。
一、中药辨证论治
1.肝郁脾虚型:多因情志不舒,肝失疏泄,影响脾胃运化所致,常见胁肋胀痛、腹胀、食欲不振等表现。治以疏肝健脾,方剂可选用逍遥散加减,其中柴胡疏肝解郁,白术、茯苓健脾祛湿,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之功。现代研究表明,逍遥散中的有效成分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肝脏微循环,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2.湿热蕴结型:常因外感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湿浊内生化热,蕴结于肝胆所致,表现为身目发黄、胁痛口苦、胸闷纳呆等。治疗宜清热利湿,方用茵陈蒿汤加减,茵陈为清热利湿退黄要药,栀子清热泻火,大黄通腑泄热,三药配合,使湿热之邪从二便而去,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茵陈蒿汤能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红素排泄,减轻肝脏炎症。
3.肝肾阴虚型:多因久病耗伤肝肾之阴,或房劳过度等因素,出现头晕目眩、胁痛隐隐、腰膝酸软等表现。治以滋补肝肾,方用一贯煎加减,北沙参、麦冬滋阴润燥,当归、生地、枸杞等药物顺序,现代研究发现一贯煎中的药物成分能调节机体的代谢,延缓肝脏纤维化进程。
二、针灸推拿辅助治疗
1.针灸选穴:选肝俞、胆俞、太冲、行间等穴位,肝俞、胆俞为肝胆背俞穴,太冲是肝之原穴,行间是肝之荥穴,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利用经络传导,调节肝胆经气。针刺手法上,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现代针灸研究证实,针刺相关穴位能改善肝脏的血流动力学,调节肝脏的代谢功能。
2.推拿手法:可采用摩腹、揉胁肋等手法,摩腹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摩动,能促进脾胃运化,间接调节肝脏功能;揉胁肋则直接作用于肝胆所在部位,以柔和的力度进行,能缓解胁肋胀痛等不适,推拿的机械刺激能促进局部气血流通,对肝脏的气血调节有一定帮助。
三、生活方式调护
1.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夜晚11点至凌晨3点是肝脏排毒时间,应进入熟睡状态,年龄较小的儿童需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婴幼儿需12-14小时,学龄儿童9-12小时,成年人7-9小时,良好的作息有助于肝脏的自我修复。
2.饮食: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油炸等刺激性食物,这类食物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对于有肝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例如,男性若有长期饮酒史导致肝病,需严格戒酒,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极大;女性在经期等特殊时期,也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性,避免加重肝脏的不适。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C等能抗氧化,保护肝细胞,如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对肝脏有一定保护作用。
3.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志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对于有肝病病史的人群,更要注重情志调节,可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舒缓情绪,老年人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放松,如书法、下棋等,帮助稳定肝脏的气血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