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水肿具有全身性、可凹陷性特点,水肿程度分轻、中、重,轻度局限于部分部位,中度蔓延全身伴少量积液,重度全身严重影响活动;水肿动态变化与体位相关,长期站立或坐位加重,卧床休息减轻,还与治疗反应相关,规范治疗水肿消退,不规范或复发则水肿再现或加重。
全身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水肿通常是全身性的。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一般从下肢开始,尤其以晨起时眼睑、面部水肿较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蔓延至全身,包括腹腔、胸腔等部位出现积液,形成腹水、胸腔积液等。例如,大量研究表明,约90%以上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初始表现为下肢水肿,进而逐渐波及全身。
可凹陷性:用手指按压水肿部位时,会出现凹陷,且凹陷恢复较慢。这是因为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在压力作用下液体移位形成凹陷,去除压力后液体回流需要一定时间。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皮肤相对较薄,水肿的可凹陷性表现得更为明显,医护人员在评估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水肿情况时,可通过按压下肢、眼睑等部位来判断水肿程度。
水肿程度与病情的关系
轻度水肿:水肿局限于眼睑、面部及下肢,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在一定范围,此时患者一般情况相对较好,对日常活动影响较小,但仍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因为病情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对于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轻度水肿时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防止水肿加重,同时要关注肾功能变化,因为老年人肾脏代偿功能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更隐匿。
中度水肿:水肿蔓延至全身,除了肢体水肿外,可出现阴囊水肿等情况,胸腔、腹腔可能有少量积液。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处于中等水平,此时患者的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可能会出现行走困难等情况。对于女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度水肿时要注意会阴部水肿可能导致的不适,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重度水肿:全身重度水肿,可伴有大量胸腔积液、腹水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和活动。24小时尿蛋白定量通常较高,患者常需卧床休息。重度水肿时,患者皮肤菲薄,容易出现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对于儿童重度水肿患者,要特别注意皮肤护理,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水肿的动态变化
与体位相关:长期站立或坐位时,水肿可能会加重,而卧床休息后水肿会有一定程度的减轻。例如,肾病综合征患者白天活动后下肢水肿明显加重,夜间休息后,由于体位改变,水肿液部分回流,水肿会有所缓解。对于患有肾病综合征的孕妇,由于特殊的生理状态,水肿的体位相关性可能更为明显,长时间站立后下肢水肿加剧,需要适当休息和抬高下肢来缓解水肿。
与治疗反应相关:经过规范治疗后,如使用利尿剂等药物治疗,水肿会逐渐消退。但如果治疗不规范或病情复发,水肿会再次出现或加重。例如,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有效时,患者的水肿会随着尿蛋白减少、白蛋白升高而逐渐减轻。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水肿的动态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治疗反应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对激素治疗的反应相对较为敏感,但也容易出现病情反复,需要长期随访观察水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