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的精神症状
焦虑症是常见精神障碍,其精神症状包括过度担忧(大脑神经递质失衡致难以控制的长期过度担忧)、紧张与不安(杏仁核等脑区活动异常活跃致感知威胁增强)、恐惧与害怕(海马体结构和功能改变致恐惧情绪处理异常)、易激惹(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致情绪耐受性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前额叶皮层等脑区代谢和功能改变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不同人群焦虑症有不同影响及需特殊关注情况。
过度担忧
患者会持续地、过度地担忧一些生活中的事情,这种担忧往往超出了实际情况的合理范围。例如,即使没有明显的触发因素,患者也会长期担心家人的健康、自己的工作表现等,这种担忧难以控制,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多项研究表明,焦虑症患者大脑中的一些神经递质失衡,如血清素等,可能导致这种过度担忧的症状出现,血清素水平的降低被认为与情绪调节障碍相关,进而引发过度的担忧情绪。
紧张与不安
患者常常处于一种紧张不安的状态,感觉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和危险。这种紧张感可以表现为身体上的肌肉紧张,如面部肌肉紧绷、颈部僵硬等,也可以是心理上始终处于警觉状态。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来看,焦虑症患者的杏仁核等脑区活动异常活跃,杏仁核在情绪加工中起着重要作用,过度活跃的杏仁核会使得患者对周围环境的威胁感知增强,从而产生持续的紧张与不安情绪。
恐惧与害怕
患者可能会出现无明确对象或的恐惧和害怕情绪。这种恐惧情绪往往是突然发作或持续存在的,患者自己也难以解释为何会有如此强烈的恐惧感受。例如,有的患者会突然莫名害怕自己会失去控制做出危险行为,或者害怕自己会患上严重疾病等。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的海马体可能存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海马体与记忆和情绪调节密切相关,其异常会影响患者对恐惧情绪的正常处理,导致恐惧与害怕症状的出现。
易激惹
患者容易出现情绪激怒的情况,对一些在常人看来较为轻微的刺激也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家人稍微多问几句日常琐事,患者就可能大发雷霆。这与焦虑症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有关,当患者处于焦虑状态时,体内的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会影响患者的情绪调节中枢,使得患者的情绪耐受性降低,从而表现出易激惹的症状。
认知功能障碍
焦虑症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方面的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患者在思考问题时难以集中精力,对新信息的吸收和记忆能力减弱。从大脑的神经影像学研究来看,焦虑症患者的前额叶皮层等与认知功能相关的脑区存在代谢和功能的改变,前额叶皮层在注意力、工作记忆等认知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功能异常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对于儿童焦虑症患者,由于其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焦虑症状可能会对其学习、社交等产生更严重的影响,需要特别关注其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干预。而对于老年焦虑症患者,可能还会伴随一些躯体症状的加重,且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评估和治疗焦虑症时需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避免因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产生不良影响。女性焦虑症患者可能在生理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焦虑症状更容易加重,需要给予更细致的关怀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