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由多种病因引发,以肾小球病变为主,病理生理基础是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通透性增高致大量蛋白丢失,出现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和大量蛋白尿等症状,大量蛋白尿是标志性症状且尿蛋白定量超3.5g/d,低蛋白血症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发水肿,高脂血症与肝脏脂蛋白合成及分解代谢有关且会增加血栓风险,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患者在症状表现及受影响方面有不同特点,患者需注意生活方式对症状的影响及相关风险。
一、什么是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基础是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的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导致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和大量蛋白尿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二、肾病综合征的症状
1.大量蛋白尿:
这是肾病综合征的标志性症状。尿蛋白定量超过3.5g/d。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原本不能或很少通过滤过膜的大分子蛋白质大量漏出到原尿中,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从而形成大量蛋白尿。从年龄角度看,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蛋白尿表现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儿童患者可能因自身机体特点,在蛋白尿出现时可能伴随生长发育方面的潜在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其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与蛋白尿情况的关联。
2.低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同时肝脏合成白蛋白的速度往往不能完全代偿丢失的量,导致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可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使水分从血管内转移到组织间隙,是导致水肿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可能会因机体整体代谢变化影响低蛋白血症的程度及相关症状表现。生活方式上,长期高蛋白饮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补充蛋白质,但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种类和量,以减轻肾脏负担。有基础肾脏病史的患者,低蛋白血症可能会加重原有肾脏病变的进展,需更加积极地监测和治疗。
3.水肿:
水肿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症状,可轻可重,通常从眼睑、颜面部开始,晨起时较为明显,然后逐渐蔓延至全身,严重时可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水肿的发生与低蛋白血症导致的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关,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儿童患者由于组织疏松,水肿往往更为明显,且可能影响其日常活动,如行走、睡眠等。对于老年患者,水肿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需要特别注意观察水肿的进展情况及伴随的呼吸、心脏等方面的症状。
4.高脂血症:
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成分升高。其发生机制与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和脂蛋白分解代谢减少有关。高脂血症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高脂血症对血管的影响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长期高脂血症可能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对未来心血管健康埋下隐患;老年患者本身血管弹性较差,高脂血症进一步加重血管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生活方式中,高脂饮食会加重高脂血症的程度,所以肾病综合征患者需要遵循低脂饮食原则,以辅助控制血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