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癌与侵蚀性葡萄胎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绒毛膜癌可发生于多种妊娠后,继发于葡萄胎排空后半年内多为绒毛膜癌,半年以上多为侵蚀性葡萄胎;病理上绒毛膜癌无绒毛结构,侵蚀性葡萄胎有绒毛结构;临床表现上绒毛膜癌有阴道不规则流血等,转移灶常见肺等,侵蚀性葡萄胎多在葡萄胎排空后6个月内出现阴道流血等,转移灶常见肺等;诊断上绒毛膜癌血β-HCG等可助诊,侵蚀性葡萄胎血β-HCG等可助诊且组织学可见绒毛;治疗上均以化疗为主,绒毛膜癌手术和放疗为辅,侵蚀性葡萄胎手术为辅;育龄女性出现异常阴道流血应及时就医,治疗要综合病情等制定方案,年轻有生育要求者尽量保留生育功能,老年无生育要求者可选根治性治疗,化疗等要监测指标。
一、病史方面
1.绒毛膜癌:可发生于葡萄胎排空后、流产、足月分娩及异位妊娠后等。其中继发于葡萄胎排空后半年以内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组织学诊断多为绒毛膜癌,继发于葡萄胎排空后半年以上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多数为侵蚀性葡萄胎。
2.侵蚀性葡萄胎:仅继发于葡萄胎妊娠。
二、病理方面
1.绒毛膜癌:显微镜下可见滋养细胞极度不规则增生,分化不良并广泛侵入子宫肌层及血管,周围大片出血、坏死,找不到绒毛结构。
2.侵蚀性葡萄胎:显微镜下可见侵入子宫肌层的水泡状组织的形态和葡萄胎相似,可见绒毛结构及滋养细胞增生和分化不良。
三、临床表现方面
1.绒毛膜癌:在葡萄胎排空、流产或足月产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是最常见的症状,量多少不定;也可表现为假孕症状,如乳头着色、乳房增大等;若发生转移,转移灶表现因转移部位不同而各异,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其次是阴道、盆腔、肝、脑等。
2.侵蚀性葡萄胎:多在葡萄胎排空后6个月内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子宫复旧不全或不均匀增大;转移灶症状和体征视转移部位而异,常见转移部位是肺,其次是阴道、宫旁,脑转移少见。
四、诊断方面
1.绒毛膜癌:血β-HCG测定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在葡萄胎排空、流产或足月产后,血β-HCG水平持续异常升高;超声检查显示子宫肌层内有局灶性或弥漫性强光点或光团与暗区相间的蜂窝样病灶;CT、MRI等检查可协助判断转移灶情况。
2.侵蚀性葡萄胎:血β-HCG水平多为异常升高;超声检查可见子宫肌层内有边界不清的不均匀回声区;组织学诊断是确诊的依据,即在子宫肌层或子宫外转移灶中若见到绒毛或退化的绒毛阴影,则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
五、治疗方面
1.绒毛膜癌:治疗以化疗为主,手术和放疗为辅。对于没有生育要求的无转移患者,可考虑全子宫切除术;有转移的患者根据转移部位等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或放疗等。
2.侵蚀性葡萄胎:治疗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对于病变局限于子宫、化疗无效者可考虑切除子宫;对于转移灶也可根据情况选择手术或放疗等。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育龄女性,若出现异常阴道流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生育需求等综合制定治疗方案。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治疗时应尽量保留生育功能,但要严格掌握治疗指征和方法;对于老年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则可根据病情选择更倾向于根治性的治疗方式。同时,在化疗等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