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穴位治疗方法
肩周炎可通过针刺、艾灸、穴位按摩等穴位治疗方法改善,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且穴位治疗可与康复锻炼配合,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以促进恢复。
一、常用穴位及选穴依据
肩周炎多与经络气血不畅、筋骨失养等有关。常用穴位包括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阿是穴等。肩髃穴属手阳明大肠经,是治疗肩臂病症的要穴;肩髎穴属手少阳三焦经,对肩部经络气血不畅引起的病症有较好疗效;肩贞穴归手太阳小肠经,可疏通肩部局部气血;阿是穴是病变局部或附近的压痛点,能直接针对病灶起作用。
二、具体操作方法
1.针刺法:患者取合适体位,如坐位或卧位。医生常规消毒穴位后,选用合适规格的毫针进行针刺。肩髃穴进针方向一般为直刺或向肩关节方向斜刺;肩髎穴多采用直刺或向肩关节方向斜刺;肩贞穴可直刺或略向内上方斜刺。针刺得气后,根据患者情况采用提插补泻或捻转补泻等手法。一般留针20-30分钟,期间可适当行针以维持针感。
2.艾灸法:可选用艾条温和灸或艾柱隔物灸。以艾条温和灸为例,将艾条点燃后,距离穴位皮肤约2-3厘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灸10-15分钟,以肩髃、肩髎、肩贞等穴位为主,可根据病情加灸阿是穴。艾灸能温通经络、散寒止痛,促进肩部气血运行。
3.穴位按摩法:患者可自行或由他人协助进行穴位按摩。以按揉肩髃穴为例,用拇指指腹着力于肩髃穴,做轻柔而有节律的按揉,每次按揉1-3分钟,然后依次按揉肩髎、肩贞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揉时间可根据情况调整,一般3-5分钟左右。按摩能起到疏通经络、缓解肌肉紧张的作用。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肩周炎相对较少见,若涉及儿童肩部相关问题需谨慎操作。儿童皮肤娇嫩,穴位刺激应轻柔,一般不建议采用强烈的针刺手法,可优先考虑轻柔的按摩等非侵入性方法,且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在进行穴位治疗时需特别谨慎。肩部穴位针刺可能会对子宫产生一定刺激,艾灸时温热效应也可能对孕妇及胎儿产生影响,一般不建议孕妇进行肩部穴位的针刺和强烈艾灸,可在专业医生评估后,采用温和的按摩等相对安全的方法,但要注意力度和部位。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在进行针刺操作时要更加轻柔,避免进针过深导致骨折等意外情况。艾灸时要注意距离,防止烫伤皮肤,因为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更易发生烫伤。按摩时力度也不宜过大,以患者能耐受为宜,通过适度的穴位刺激来改善肩周炎症状。
4.有基础病史者:若患者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进行穴位治疗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例如,针刺时可能会引起患者紧张等情绪变化,从而影响心脑血管功能,所以操作前要与患者充分沟通,取得配合,操作过程中要轻柔,并准备好急救措施。艾灸时要注意避免过热引起患者不适,加重基础病情。
四、与其他治疗方法的配合
穴位治疗可与康复锻炼等方法配合使用。例如,在进行穴位按摩或艾灸后,患者可进行肩部的缓慢屈伸、旋转等康复锻炼,如前屈后伸运动、外展内收运动等,每天进行适量的锻炼,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肩部的活动度,促进肩周炎的恢复。康复锻炼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与穴位治疗相互配合,提高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