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的综合征,发病因慢性肾脏病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发代谢废物潴留、水等紊乱及内分泌失调,有消化、心血管等多系统症状,靠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有肾脏替代及基础病治疗,不同人群如儿童、老人等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发病机制
慢性肾脏病逐渐发展,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体内代谢废物如尿素等无法正常排出,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从而引发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例如,肾脏不能有效排泄钾离子时,可导致高钾血症,影响心脏节律;不能维持酸碱平衡时,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等。
二、常见症状表现
消化系统:早期可能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消化道出血等严重情况。这是因为体内毒素堆积影响了胃肠道功能。
心血管系统: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心力衰竭等。高血压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有关;心力衰竭则与水钠潴留导致的容量负荷过重、心肌病变等相关。
血液系统:常出现贫血,主要是由于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影响了红细胞的生成。还可能有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等,与血小板功能异常等有关。
呼吸系统:可出现尿毒症肺炎等,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等。
神经系统:有乏力、头晕、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等。
三、诊断依据
实验室检查: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一般小于15ml/min/1.73m2)。同时可能伴有电解质紊乱,如高钾、低钙、高磷等,以及酸碱平衡失调等。
影像学检查:超声等检查可发现肾脏体积缩小等慢性肾脏病的形态学改变。
四、治疗方式
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脏移植。血液透析是利用透析机将血液引出体外,通过透析器清除毒素和多余水分;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腹腔内的透析液来交换清除毒素和水分;肾脏移植则是将健康的供体肾脏移植到患者体内,恢复肾脏的正常功能。
基础疾病治疗:如果尿毒症是由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等基础疾病引起,需要针对基础疾病进行相应治疗,如部分肾小球肾炎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但需严格遵循循证医学依据。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尿毒症多由先天性肾脏疾病等引起,在治疗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的选择上需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血液透析可能需要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腹膜透析要注意腹腔的容量和感染等问题,同时要关注儿童的营养支持,因为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而尿毒症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和摄入。
老年人:老年人患尿毒症时,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中要更加谨慎考虑药物对其他脏器功能的影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的选择要综合评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生活自理能力等,例如腹膜透析相对更适合一些生活能够自理、腹腔情况较好的老年人,而血液透析需要考虑血管条件等。
女性:女性尿毒症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需特别注意,妊娠会加重肾脏负担,可能导致病情恶化,所以一般不建议妊娠,且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激素等药物对女性生殖系统等的影响。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发生尿毒症,在治疗时要更好地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要更好地控制血压,稳定的血压对于延缓尿毒症进展等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