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萎缩临床表现有哪些
肾萎缩临床表现包括肾功能相关表现和肾脏形态及相关伴随表现。肾功能相关表现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致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尿液成分改变出现蛋白尿、血尿;肾脏形态及相关伴随表现有肾脏体积缩小,常引起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还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包括高钾、低钠血症及钙磷代谢紊乱等。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萎缩会导致肾脏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使得体内代谢废物如尿素、肌酐等的清除能力减弱。在儿童中,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相关的代谢平衡,因为正常的肾功能对于维持儿童体内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生长所需的物质代谢至关重要。例如,长期肾萎缩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患儿,可能出现生长迟缓,因为机体不能正常代谢和排出影响生长的相关物质,同时体内电解质紊乱可能进一步干扰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在成年患者中,会表现为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升高,通过血液生化检查可发现这两项指标超出正常范围,反映肾脏排泄代谢废物能力的下降。
尿液成分改变:肾萎缩时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尿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可能出现蛋白尿,即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通过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蛋白阳性。对于儿童来说,蛋白尿可能影响其营养物质的丢失,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因为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流失,影响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还可能出现血尿,尿液中红细胞增多,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血尿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血尿可能更易被忽视,而成年患者可能因肉眼可见的血尿而及时就医,但都提示肾脏的滤过或排泄功能出现了异常情况。
肾脏形态及相关伴随表现
肾脏体积缩小: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可发现肾脏体积较正常缩小。在儿童群体中,正常肾脏大小有相应的年龄阶段标准,肾萎缩时超声下测量肾脏长径等指标会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参考值范围。对于成年患者,肾脏体积缩小也可通过影像学明确诊断,这是肾萎缩较为直接的形态学表现。
高血压:肾萎缩常可引起肾性高血压。这是因为肾脏实质缺血,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导致血压升高。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高血压的表现有所差异。儿童肾性高血压可能影响其血压波动,长期高血压可能对儿童的心血管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如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心脏肥大等。成年患者长期高血压则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如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并进行相应的管理。
贫血:肾萎缩会导致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从而引起肾性贫血。在各个年龄段的患者中都可能出现贫血表现。儿童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活动耐力下降等表现,影响其日常活动和生长发育。成年患者则会有头晕、乏力、心慌等贫血相关症状,降低生活质量,且贫血还可能进一步影响机体的氧运输和代谢功能。
电解质紊乱:肾脏对电解质的平衡调节作用减弱,可导致多种电解质紊乱。例如,可能出现高钾血症,儿童高钾血症可能表现为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成年患者高钾血症也会引起心脏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还可能出现低钠血症,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精神萎靡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的表现可能因机体的代偿能力不同而有所差异。此外,还可能出现钙磷代谢紊乱,儿童钙磷代谢紊乱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导致佝偻病等骨骼疾病;成年患者则可能出现骨质疏松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