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良性肿瘤常见类型包括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脂肪瘤、乳腺腺病、乳腺囊肿。纤维腺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与雌激素水平等有关;导管内乳头状瘤分中央型和外周型,与内分泌紊乱等有关;脂肪瘤乳腺内少见,与体质等有关;乳腺腺病常见于中年女性,与卵巢功能等有关;乳腺囊肿分单纯囊肿和积乳囊肿,与乳汁排出等有关
特点:是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增高有关。一般为单发,也可多发,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生长缓慢。组织学上由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增生而成。
影响因素:青春期女性若雌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可能增加纤维腺瘤发生风险;长期高脂肪、高雌激素饮食等生活方式也可能对其有一定影响,比如长期食用含有外源性激素的保健品等可能干扰体内激素平衡,进而影响乳腺纤维组织和上皮的增生。
导管内乳头状瘤:
特点:分为中央型和外周型,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多见于经产妇,40-50岁为高发年龄;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肿瘤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常表现为乳头溢液,可为血性、浆液性或浆液血性,查体可在乳晕区触及小结节,按压时可引起相应导管口溢液。
影响因素:内分泌紊乱是重要因素,如长期精神压力大导致内分泌失调,可能诱发导管内乳头状瘤;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此类病变,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对导管上皮异常增生的易感性增加;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增加患病几率。
脂肪瘤:
特点: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组织形成,可发生于身体有脂肪的任何部位,乳腺内的脂肪瘤相对少见。瘤体通常呈圆形或分叶状,质软,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
影响因素:体质指数较高、脂肪代谢异常的人群可能更易发生脂肪瘤,比如肥胖人群由于体内脂肪组织过多,脂肪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脂肪瘤的几率相对增加;有家族性脂肪瘤病史的人群遗传易感性较高,其体内脂肪细胞的代谢调节可能存在先天性缺陷,导致脂肪瘤更易发生。
乳腺腺病:
特点:是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常见于中年女性,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表现为乳腺胀痛和肿块,肿块可呈片状、结节状或条索状,质地韧,与周围乳腺组织界限不清,可随月经周期变化,月经前肿块增大、胀痛加重,月经后肿块缩小、胀痛减轻。
影响因素:月经不调的女性,尤其是长期存在卵巢功能紊乱导致月经周期异常、月经量异常的人群,患乳腺腺病的风险较高;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会影响内分泌功能,进而促使乳腺腺病的发生发展,比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的女性,由于精神持续紧张,体内激素分泌失衡,容易引发乳腺腺病。
乳腺囊肿:
特点:分为单纯囊肿和积乳囊肿,单纯囊肿多见于育龄女性,因乳腺导管扩张形成,囊内为清亮液体;积乳囊肿多见于哺乳期或哺乳期过后的女性,因乳汁排出不畅,乳汁淤积在导管内形成囊肿,囊肿内为乳汁样或乳糜样液体。囊肿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好,触之有囊性感。
影响因素:哺乳期女性若存在乳腺导管堵塞、乳汁排出不畅的情况,如乳头发育不良、乳汁过多等,容易引发积乳囊肿;内分泌失调导致乳腺导管上皮增生、分泌物潴留也可形成单纯囊肿,比如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引起内分泌紊乱的女性,患乳腺囊肿的可能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