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相关检查包括血液、尿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血液检查涵盖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血钾、血钠、血钙、血磷、酸碱平衡);尿液检查有尿常规(尿蛋白、尿比重、尿沉渣);影像学检查有超声检查(观察肾脏大小、形态等);必要时进行肾活检明确病因,不同患者检查有不同注意事项及意义。
一、血液检查
1.肾功能指标
血肌酐(Scr):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在尿毒症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会明显升高。一般来说,男性血肌酐正常范围约53-106μmol/L,女性约44-97μmol/L,当血肌酐显著高于正常范围时,提示肾功能严重受损。
尿素氮(BUN):也是反映肾功能的指标之一,正常成人空腹尿素氮为3.2-7.1mmol/L,尿毒症时尿素氮会升高,但其易受饮食等因素影响,比如高蛋白饮食后尿素氮可暂时性升高,所以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过公式计算得出,能更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变化,正常eGFR≥90ml/(min·1.73m2),eGFR下降提示肾功能减退,当eGFR严重降低时提示接近尿毒症状态。
2.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
血钾:尿毒症患者常出现钾代谢紊乱,多有高钾血症,正常血钾范围是3.5-5.5mmol/L,高钾血症可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血钠:可能出现低钠血症,正常血钠范围是135-145mmol/L,低钠血症可引起乏力、恶心等不适。
血钙和血磷:尿毒症时钙磷代谢紊乱,常出现低钙高磷血症,正常血钙约2.25-2.58mmol/L,正常血磷约0.87-1.45mmol/L,低钙可引起手足抽搐等,高磷可促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
酸碱平衡指标:如碳酸氢根离子等,尿毒症患者多存在代谢性酸中毒,碳酸氢根离子降低,正常范围约22-28mmol/L,代谢性酸中毒可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等。
二、尿液检查
1.尿常规
尿蛋白:尿毒症患者尿常规中常可见蛋白尿,正常情况下尿蛋白呈阴性或微量,当肾小球和肾小管受损时,尿蛋白排泄增加。
尿比重:多降低,正常尿比重在1.010-1.025之间,尿毒症时肾浓缩稀释功能减退,尿比重常固定在1.010左右。
尿沉渣:可发现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异常成分,如红细胞增多可能提示肾脏本身有出血性病变等,管型的出现也有助于判断肾脏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肾脏超声:可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等。尿毒症患者肾脏多体积缩小、皮质变薄等,通过超声还能发现肾脏有无结石、囊肿等其他病变,对于判断肾脏的基础疾病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肾脏超声表现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上可通过肾脏大小等指标辅助判断肾功能情况。例如,对于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超声发现肾脏缩小可能提示高血压性肾病导致的尿毒症。
四、肾活检(必要时)
1.对于一些病因不明确的尿毒症患者,肾活检有助于明确肾脏病变的病理类型,从而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但肾活检有一定的创伤性,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比如对于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可能不适合进行肾活检,不同年龄患者肾活检的风险和操作难度也有所不同,儿童进行肾活检时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其身体耐受等情况。